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当“限产令”遭遇地方保护主义

2009-6-1 0:5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李霞
    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去年底开始,国家出台了拉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等一系列刺激内需增长的措施,然而许多地方政府加大项目投资,钢厂积极复产热情高涨,钢铁行业又呈现一派大炼钢铁的繁荣景象。据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粗钢产量12744.3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48.3%。我国钢产量已大大超过市场需求。
    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在4月底发布了 《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限产令”的紧急发布为当前火热的产能扩张泼了盆冷水,但真正执行的效果如何还难以判断,因为地方保护主义是政策执行的主要阻力。
    钢厂的全面恢复生产,产能的快速释放,与一些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有着很大关系,可以说是地方保护主义导致钢材市场供需矛盾凸现,助推了钢材价格快速下跌。一位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某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求钢厂恢复生产,而且下令钢厂将已经停掉的高炉重新开起来,亏损部分由地方财政补贴,只要把炉子开起来,保住本地GDP增长和就业就可以。有的省还规定凡本省的建设项目所用的钢材,必须采用本省钢厂生产的钢材。在这种地方保护主义的政策导向下,使一些地区的钢铁产能快速释放。
    深究地方政府 “保护”的动机,不外乎钢铁业同地方经济好坏休戚相关。钢铁企业一般都是地方的利税大户,要保住GDP和就业,就不失为一剂良方,不管先进产能还是落后产能,只要能保增长、保就业就好。如此一来,无论 “限产令”或是淘汰落后产能,到了地方政府的环节,力度就会有所 “缓冲”,整治落后产能、抑制产能过剩就会大打折扣。
    地方保护是目光短浅的行为,缺乏全局意识最终将给整个钢材市场埋下重大隐患。地方政府从本地区的局部利益出发,不顾全局的、总体的利益,完全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虽在短期内也许对钢厂、对当地的财政收入产生一些作用,但从长远看,不顾国内外面临的市场实际情况,将钢铁产能过早过快地释放,对钢厂是没有利的。最终将导致国内钢材市场的急剧震荡波动,钢材价格大幅下跌,跌至生产成本线以下,钢厂和流通商再次遭受严重损失。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