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莆田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2009-6-17 0:1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福建LNG开始供气,莆田燃气电厂1号机组建成发电,海安巨型工程轮胎建成投产。去年,莆田市生产总值实现609.9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9.58亿元。莆田市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大盘持续向好。
经济增长持续较快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初步核算,去年莆田市生产总值609.96亿元,增长15.0%,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两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5.09亿元、344.85亿元和190.02亿元,分别增长4.7%、18.9%和11.9%。工业增加值300.08亿元,增长19.1%,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4.9%,拉动经济增长8.2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52.78亿元,增长15.6%,其中,地方级收入29.56亿元,增长24.1%。地方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56.0%,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
重点建设进展顺利投资保持较大规模
去年莆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9.58亿元,增长24.3%;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1.44亿元,增长23.0%。
130个在建重点项目实现投资142.5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9%。其中,福建LNG站址、莆田燃气电厂、福厦铁路莆田段、向莆铁路莆田段、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城港大道、金钟水利枢纽工程和石城――石井风力发电场等33个项目投资超亿元,创历史新高;福泉高速公路莆田至秀屿支线、荔港大道、仙港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福建LNG站址1#、2#号储罐完工,并开始供气,3#、4#储罐扩建工程动工建设,莆田燃气电厂1号机组建成发电;海安巨型工程轮胎、日晶玻璃生产项目(二期)、光纤陶瓷插芯一期等重大工业生产性项目建成投产。
投资结构在规模扩大中继续优化,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6.0%和55.7%,分别提高1.2个和5.1个百分点。
市场消费升温活跃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14亿元,增长19.3%。
家乐福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莆田,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不断发展。中国?莆田国家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双赢物流、鸿达物流、天喔物流、中闽LNG物流等物流企业相继动工投产。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实施,城市副食品基地稳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5元,实际增长10.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436元,实际增长10%。
体制改革不断创新对外贸易保持增长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深化,进一步清理所有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加快推进;代建制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更趋合理;企业改制上市工作梯度推进。
外贸出口保持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23.21亿美元,增长8.0%,其中,出口总额17.16亿美元,增长10.8%;利用外资保持一定规模。按历史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资5.63亿美元,增长1.7%。
节能减排有效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至0.69吨标煤,下降3%;湄洲湾火电厂、雪津、众和、佳通、华港和金匙等6家省定重点能耗企业综合能耗下降5.6%;LNG冷能利用产业园、燃气电厂、风力发电和垃圾焚烧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加快建设。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71%。加大污染减排力度,英博雪津啤酒脱硫工程建成运行,湄洲湾电厂一期烟气脱硫工程加快推进,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0.5%。
完成东圳水库、外渡水库隔离网和21个建制镇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牌工程。“青山挂白”、水土流失治理和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工作继续推进。围绕创园工作目标,扎实开展城区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建设,新增绿地面积12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1%,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73.6%和83.7%。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家园清洁行动”扩大到650个村;97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水泥路,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六千水利工程”,电力、移动电话、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安置房建设步伐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继续推进。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662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2%,低于省下达的3%以内的目标。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金保工程”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教育、卫生和文化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培育省高新技术企业38家,双密集型企业7家;“数字莆田”建设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应用逐步拓展;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全部投入使用,莆田一中妈祖城校区高中教学楼主体基建基本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进一步提高;莆仙大剧院加快建设;第十四届省运会场馆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人口自然增长率6.2‰,控制在目标以内。 (文/刘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