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船舶投资基金设立
2009-6-23 22:4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洪厚兴
“规模200亿元的天津船舶产业投资基金募集顺利,有望今年年内募集完成。”近日,在天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上,天津市副市长崔津渡表示。
今年4月,备受关注的中国首个船舶产业投资基金——天津船舶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公开亮相。
“该基金在4月份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准。在国家发改委的批复中,基金管理人的名称明确为 ‘中船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企业’,注册资金为2亿元。由弘兆产业基金和中通远洋物流集团董事长徐辉各出资1亿元。这是继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成功设立运营之后,天津获国家批准设立的第二个产业投资基金。”近日,天津发改委一位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去年8月,天津船舶产业基金赶上了国家发改委的审批末班车,成为产业基金审批制下最后获批的四个产业基金之一。天津发改委、天津金融办和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的民营企业中通远洋物流集团共同负责该基金的筹备工作。
○●维护船市稳定
作为 《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发布后建立的首个基金,它的设立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
“我国首个船舶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对于提振船舶市场的信心、稳定市场都具有积极意义。”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包张静认为。
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肆虐已半年有余,航运、港口等物流业依旧低迷。受此影响,船舶工业已面临 “交船难、接单难、融资难”局面,甚至存有大规模撤单的风险。在此桎梏下,船舶业亟待金融创新的支持。6月9日,国务院正式全文发布的 《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大生产经营信贷融资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船舶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加快建立船舶产业投资基金。
“中船基金的设立不仅符合了国家的宏观政策,而且对此时的船舶工业来说,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包张静对记者表示。
“由于现在宏观环境的不利和船东的悲观预期,船厂不仅订单少,甚至还面临着撤单的风险。对于船厂来说,目前首要的任务就是保订单。而现在船厂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融资出现了问题,这显著地增加了已有订单的风险。目前,中国船东融资的渠道主要依赖银行贷款,但银行贷款的主要受益方还是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大部分地方和民营船企融资困难。而船舶产业投资基金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单一的融资结构,让船厂多了一个融资的渠道,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船厂的订单安全性。此外,现在船市撤单、弃船现象已有显现,船舶基金必然会低价抄底,购买弃船。这对于扩大国内船舶市场需求、维护造船企业的稳定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包张静说。
○●进行反周期操作
据中船基金人士透露,中船基金是一个综合了股权投资基金、国际通行的船舶基金以及证券、信托、保险、银行中间业务等各类金融产品的集合体,主要投向特种船、大型油轮、滚装船和散装船的制造领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去年8月份获批至今,该基金一直在积极运作。目前,其旗下的第一条特种船已圆满完成远洋运输任务,而第二条船也即将投入使用。
“到目前为止,基金经过近10个月时间的筹备,首期募集已经接近尾声。其中,中船基金管理企业目前储备项目已经接近60亿元,根据项目来源渠道、职能等分设多个子基金,可以实现对各专项领域需求提供基金的支持和服务。目前有些资金已经运作,比如弃船子基金。”在第三届融洽会——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主题论坛上,中船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副总经理王坤秀称。
“该基金的主要投资理念就是反周期操作。”天津发改委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据介绍,所谓反周期操作,就是船舶基金在市场低谷时期进行投资,利用社会募集资金买船造船、构建资本,并对造船质量进行监管、规避风险,并维持订单量。在经济进入上升区域之际,通过签署租用协议,通过传播买卖、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将实物资产转化为金融资产。
“目前,航运、船市的低迷为船舶基金低成本进入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也为其进行反周期操作提供了可能。因为此时船价正在急剧下跌。”包张静对记者表示。
“不过,现在整个造船、航运市场都不明朗,该基金募集资金或许不会太过顺利。”包张静话锋一转。
此点也得到了中船基金的证实。此前,该基金人士也向媒体坦承,“由于市场对经济是否见底或者在底部徘徊多久尚不确定,募集到这些资金已很不容易。”同时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成立十几家产业基金,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投资人持谨慎态度,大多数产业基金募集资金都相当困难,尚未募集到首期资金的产业基金也在多数。
“此外,在整个船舶市场不明朗之际,市场会存在比较大的调整,而市场调整则会产生风险。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资基金来说,肯定会力求谨慎,所以该基金在近期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市场举动,而等到整个航运市场开始明朗的时候,就会有比较频繁的大动作。”包张静同时认为。
在不久的将来,船舶投资基金将是一个发展方向,会有更多的船舶投资基金出现。包张静最后表示,因为它符合了国家 《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政策。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而且上海也正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这必然需要更多的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予以配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