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驱动宁夏经济腾飞
2009-7-12 3:4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1978年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訇然打开。
斗转星移,在过去的30多年中,外贸、消费、利用外资三驾商务“马车”始终牵引着我区经济发展。宁夏不仅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而且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灵活的姿态开展国际经贸关系,不断开拓新的增长点,商贸流通业进入“黄金期”。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前,我区处于一种封闭半封闭、缓慢的发展状态的话,那么,外贸的起步,则标志宁夏经济从此有了外需动力,并由此带来了发展模式的根本性变化。
1978年,我区出口市场仅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地区,经过30年发展,已扩展到世界124个国家和地区。特色优势商品深受世界各国青睐,由1978年的少数农副产品扩大到新材料、特色医药、冶金、化工、机电、纺织和农产品等领域,近千种商品,并培育出了钽铌制品、硅铁、羊绒及制品、金属镁等4个出口上亿美元的商品。2008年,我区完成进出口总额18.8亿美元,其中出口12.6亿美元,分别是1978年的62.7倍和54.8倍。
说起我区出口的发展与变化,商品结构优化尤其值得一书。按《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统计,去年我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农副产品分别出口1.5亿美元和0.6亿美元,高耗能产品出口首次下降,占全区出口总值的50%以下。
纵览宁夏经济30年的发展历程,事实表明,在外贸、消费、利用外资三驾商务“马车”中,消费对我区经济的贡献直线上升。2008年,宁夏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2亿元,其中城市市场212.7亿元,农村市场72.5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56.6倍、77.3倍和31.7倍。
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村市场成为我区消费大“蛋糕”。目前我区农村流通体系初具雏型,全区累计建设并验收合格“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2319个,初步形成了覆盖100%乡镇、95%行政村的现代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与此同时,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发展迅速;商业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入驻网点,全区80%的商业连锁企业配备了POS系统,70%拥有MIS(管理信息系统),50%拥有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今年1-5月,在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全区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6亿元,同比增长18.3%。
打量一个个现代化企业乘势而起,凝视一座座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欣赏一张张靓丽多姿的城市名片……人们会发现,有一个独特而神奇的发展助推器——项目建设,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引得一批批国际资本纷至沓来。
2008年,我区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是1985年的17.4倍。截至去年末,全区累计批准外资项目930个,实际利用外资13.8亿美元。与前几年相比,外商投资来源日益广泛,分布于日本、美国、德国、韩国、新加坡等4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主体发生明显变化,较大型外商投资企业明显增多,新加坡佳通轮胎、奥地利奥钢联、加拿大加铝集团、挪威埃肯集团、丹麦嘉仕伯、德国舍弗勒等世界知名企业争相落户,经营业绩喜人;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涉及机床制造、轴承制造、金属冶炼等52个行业。(记者 张瑛 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