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线计划上市 助推铁路融资改革
2009-7-12 4:0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 王若懿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铁道部有意将所属北京局、上海局及济南局京沪线资产打包上市。上述三个铁路局的资产规模达3000亿元,且主要分布在京沪线上。此后,发改委相关人士证实京沪线准备打包上市的消息。如京沪线上市,将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铁路系统融资计划。京沪线要上市的消息一传开来,有关人士认为,铁道部欲以此吸引社会资金,满足目前铁路建设资金需要——国家大修铁路,资金来源无法仅凭铁道部的单一力量,吸收社会资金势在必行。因此,京沪线如成功上市,无疑将成为铁道部融资改革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吸引社会资金
京沪线连接了中国最大的两座城市,沿途大都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因此成为中国目前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也是铁道部的优质资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魏际刚认为,铁道部选择京沪线上市融资,重要的原因是该线铁路运输需求巨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具备上市融资的市场化条件。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也曾表示,要积极探索运用铁路优质存量资产改制上市,以存量换增量,实现资本市场速效的新突破。
铁道部欲以优质资产吸收社会资金的举动非常明显,毕竟目前大规模的铁路建设中,资金缺口问题是必然存在的。2008年年底,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出台4万亿元投资计划,以大修交通基础设施,拉动内需。铁路作为基建主体,获得大规模建设机会。记者从铁道部获悉,2009年,铁路全年计划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000亿元。从2010~2012年,铁路平均每年将完成基建投资6000亿元以上,铁路建设项目遍及31个省市自治区。据铁道部日前发放的数据表明,在基本建设投资方面,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基本建设共完成投资2014.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1%。全国铁路共完成新线铺轨2739.7公里,复线铺轨2435.9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1681.2公里。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投资计划,铁路建设有缺口是明摆着的事实,仅仅依靠原有的政府投入、发行债券和铁路建设基金已不能满足建设缺口。
谈及京沪线计划上市一事,魏际刚表示,目前铁路投资建设规模巨大,单纯靠政府投资,在时间、资金安排上都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通过上市融资聚合社会力量,有助于加快铁路建设步伐。而且,京沪线上市体现了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努力实现铁路可持续发展问题。他进一步指出,京沪线作为铁道部的优质资源,本身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具有商业化条件。它如果能成功上市,对铁路改革走向市场化有很大推动作用。不但可以解决铁路建设资金缺口问题,还能够以透明化的方式,实现铁路资金管理的现代化。
○●推动融资改革
铁路上市肯定是个有效的融资途径。对于京沪线计划上市一事,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看好。重要的是,京沪线上市,必将成为推动铁路融资渠道多元化的有效手段。
其实,铁道部近几年来逐渐开始打破单一化的融资模式,通过建合资铁路等方式吸收社会资金。铁道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在2003~2007年全路新组建合资铁路公司40个,投资总规模9600多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及其他社会投资者权益性投资约2000亿元,改变了以往铁路建设投资主体单一化的局面。此次京沪线上市,则是铁道部拓宽融资渠道的又一有效途径。
谈及此,魏际刚表示,京沪线如能成功上市,将很好地发挥示范作用。他进一步解释: “京沪线如果上市,其他同样具备商业化运营条件的铁路支线、干线也可以效仿京沪线实现其上市融资。京沪线的上市计划对于铁路系统的融资体制改革的意义便体现于此。而且,京沪线上市吸收资金的目标应该比较高。如果它能成功,其他支线、干线上市的相对难度会小多了。未来一段时期里,铁道部应界定好政府自身的责任,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在具备商业化运营条件的铁路干支线实施多元化融资战略,逐步破解铁路发展中的资金难题。”
不过,魏际刚认为,至于京沪线上市后的资本结构应该达到什么程度为最佳,还需要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