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危机下钢贸企业生存之道
2009-7-14 23:2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金融危机下钢贸企业如何生存?这一与钢铁流通商生死攸关的命题,吸引了上海及周边众多钢贸企业的经营者。7月11日,在由上海市宝山区政府主办的第六届长江口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从事钢铁贸易的民营企业家与钢铁业有关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500余人聚集一堂,就该话题进入了深入、广泛的探讨和研究。
2008年下半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带来了重伤,很快波及到各国的钢铁业和钢铁流通业,钢材需求萎缩,钢材市场低迷,钢材经营危机,一个个接踵而至的问题直接冲击钢贸企业。
如何应对危机,化“危”为“机”,求得生存和发展?论坛上,上海物流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教授认为中国钢贸企业经历了几个成长阶段:一是夹缝式成长,二是边缘式成长,三是补充式成长;四是机会偶然式成长,五是跟随式成长,六是自觉学习式成长,七是科学决策式成长。张晖明提出危机背景下钢贸企业的生存之道应是:信心之道,优化之道,联合之道,精益之道。
确实,中国的钢贸企业走的是家族型企业发展之路。其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大、集中度低、年销量少。目前,全国有各类钢贸企业近20万家,但年钢材销售量达到千万吨的钢贸企业几乎没有,百万吨以上的销量也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企业的年钢材销量在10万吨左右。民营钢贸企业与上游的钢铁企业没有平等的对话和协商权利,依附性强;民营钢贸企业决策者自省意识滞后,继续发展的急迫形势与路在何方的焦躁心态,同时困扰家族型钢贸企业。
在危机冲击下,钢贸企业除了受需求萎缩、市场低迷、价格倒挂、销售不畅等大环境影响外,还受到钢厂销售模式的冲击。一家大型国企钢铁集团公司的钢材销售人士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未来发展的目标就是直供,抛开贸易商,并与需求企业进行价格锁定,虽然钢材卖得便宜些,但很稳定,价格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据悉,时下不少钢厂结合企业的实际,加大销售渠道建设的力度,注重直供直销。直供直销的品种由以往的专业性较强的专用钢材,如优特钢、造船板、汽车板等,发展到面广量大的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现在,已有不少钢厂形成了“建材也直接做终端”的思路。如某家中等规模的钢厂,已有几十万吨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实现了直供。据这家企业反应,可操作性上没有问题。同时,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效益,并使信息的反馈渠道缩短,对钢厂掌握市场走势帮助很大。钢厂的建筑钢材直供直销,对钢贸商的经营无疑也将带来一大冲击。
在论坛上,一些钢贸企业的决策者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提出危机下钢贸企业生存之道的几贴良方:理智内省,把握优势,审慎投资,联合重组,企业家自省。
在危机之中,钢贸商要把握自身优势,并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诸如,资信状况良好,资金流充裕是钢贸商所拥有的最大优势,是吸引钢厂和下游企业的最大筹码;而灵活善变,自我生存意识强,市场风险意识强,市场开发能力强等等也是钢贸商的优势。在危机之下,钢贸商要善于用自身的优势去化“危”为“机”,寻觅商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慎投资,防风险。决策的独断性是许多民营钢贸企业创业初期成功的重要保证,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迁,投资风险越来越大,再像创业初期那样“果敢”和“善断”,必将带来“灭顶之灾”。因此,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也极为重要,且十分必要。
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以资本为纽带,组建钢贸商股份大公司已势在必行。上海市工商联钢铁贸易商会会长、上海百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建华在论坛介绍钢贸企业创新营销时说道:由我们上海、北京、广东三地钢贸商会牵头,众多知名钢贸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上海中金钢铁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中金钢铁现货交易平台是集钢铁电子交易、物流配送、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专业钢铁行业电子交易平台,它通过对全国钢铁、物流、金融等优质资源的整合,能够具备实时资源查询、网上交易、网络配送、物流服务、业务撮合等功能,从而为钢铁贸易领域广大的客户提供了钢铁交易过程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服务。中金的所有交易都能在网上完成,点点鼠标,就能完成全国范围的资源调配、钢材买卖,还可随时了解最新钢材市场信息。
如果说,理智内省,把握优势,审慎投资,联合重组,是钢贸商应对危机的生存之道的良方,那么如何选择最好的供应商,对于钢贸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样是不可多得的良药。
时下,几乎每一个钢铁流通企业都面临一个苦恼且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最好的供应商。钢贸商需要一个守合同、讲信誉,能够按时发货而又长期稳定的钢厂;钢厂也需要一个忠实的、诚实的、守信的,有一定组织能力和资金实力的钢贸企业,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一位钢贸公司董事长在论坛上说,他选择钢厂的标准:一是钢厂本身的稳定性,二是品牌和钢材质量的稳定性,三是供货的稳定性。决不能选择那些“涨价了,不发货;跌价了,乱发货”的钢材供应商。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遵守合同、注重品牌、符合游戏规则、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
应对危机,化“危”为“机”,对于钢贸企业来说,要有勇气,还要有智慧;要有胆略,还要有耐心;在顺势而为,还需蓄势待发;要有一颗平常心。论坛上,一位钢铁资源公司董事长十分坦率地说:“钢贸的微利时代已经来临,并将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我们钢贸商要做到:调整心态,降低欲望;调整思路,改变模式。做大?还是做强?我们公司确立了在资源过剩的市场条件下,围绕钢铁产业链,以利润为目标,以开发有预期需求为前提,发挥自身优势,把钢铁贸易“做深,做细,做精,做强”的发展战略,彻底摒弃自大的思维和做法。”
有道是:“2年的公司靠运气,5年的公司靠老板,10年的公司靠管理,百年的公司靠文化”,钢贸企业战胜危机,继续生存发展,就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通过身体力行,着力打造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凝聚人,用企业文化促管理、促营销、促稳定、促发展。正如崔建华会长在演讲中所指出的那样:“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每个钢贸企业都须调整经营思路,从经营战略的高度重新架构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惯性思维方式,切实做好原有的基础模块,巩固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创新贸易营销模式。只有这样,我们的钢贸企业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在危机中求得突破,抓住机遇,取得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