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三十载 阳光日照港
2009-7-16 14:0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自强不息打造阳光下的东方巨港
日出初光先照———日照市因此得名。1989年6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11月5日对外正式办公。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日照市今天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年轻港口的成长和崛起,它就是中国沿海地区最年轻的亿吨大港———日照港(原名石臼港)。
1982年日照港开工建设,此时的港口,既无城市依靠,又无老港依托。然而,大家拥有克服一切困难的意志和“建港”精神。在艰苦的条件下,日照港人率先推行工程投资包干,创新施工工艺,引进网络管理技术,科学安排工期,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世界最大的现代化开敞式煤炭专用码头。1986年5月,通过国家验收,获国家银质工程奖、施工鲁班奖,被批准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并入选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十大水运工程的首位,成为我国通向世界的又一座桥梁和改革开放的对外“窗口”。
日照港从一诞生,就处在我国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没有吃过一碗计划经济“安逸饭”。但是,日照港毫不迟疑地转入了生产、建设、经营并进,探索创新的时期。纵观建港时期的艰辛岁月,可圈可点的大事太多太多。尤为重要的是,1986年,利用煤码头一期工程节余的1800万元资金,建成1个万吨级杂货泊位,这是日照港从单一煤炭输出港口向综合性大港迈出的实质性第一步。跨出第一步后,1991年1月,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得到交通部和省政府批复。综合性港口的蓝图第一次在人们面前展开……
敢于亮剑成就中国最年轻的亿吨大港
从某种意义上说,日照港的20年相当于100年。这两个有着天壤之别的数字,却交织成一个令世人惊叹的事实,日照港用20年的时间走过了许多世界著名港口走过的100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港口跨入了中国亿吨大港行列,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秉承为追求美好愿望而矢志不渝的精神,敢于“亮剑”的气魄、勇于践诺的决心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才有了一个个美好愿望的实现,才有了中国沿海最年轻的亿吨大港。
今天辉煌的成就不是偶然的,是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为追求美好愿望而矢志不渝的精神体现;是历代日照港人自强不息、不懈努力的奋斗成果。
“干自己熟悉的事,让别人跟着走;干自己不熟悉的事,跟着别人走。”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杜传志曾这样说过。2007年5月20日,由青岛港和日照港共同合资组建的日照日青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终于瓜熟蒂落,宣告正式揭牌并投入运营。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人民币11.5亿元,各持股50%,青岛港和日照港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不仅对加快两港发展,而且对加快形成山东省“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跨越赶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日照港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合力”的作用。1993年,日照港在全国一片“姓资”和“姓社”的讨论中打开了大门,与韩国大宇水泥合作,将一个2.5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出租50年,并建设韩国大宇日照港粉磨站。从此,日照港对外开放之路越走越宽。中石油(14.83,-0.02,-0.13%)、中石化、济南钢铁(5.50,0.09,1.66%)、莱芜钢铁、青岛港、澳大利亚力拓……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60多家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直接参与日照港建设和经营。2002年,日照港与兖矿集团、中煤集团、淄矿集团、晋城矿业集团、潞安矿业集团等5家大型煤炭企业组建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与济南钢铁、莱芜钢铁、邯郸钢铁(6.66,0.06,0.91%)等5家腹地内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钢铁企业,合资成立日照昱桥铁矿石装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20万吨和30万吨铁矿石专用码头,在全国沿海港口开创了以资产为纽带合作经营铁矿石装卸业务的先河。正是由于这种“合力”使然,日照港现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沿海主枢纽港,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大型石油、天然气中转储运基地,中国矿石运输系统第一层次港口,中国煤炭运输南部大通道出海口岸,中国最大的散装水泥中转基地,中国最大的粮食进口口岸,长江以北最大的木材接卸集散地和规模最大的液体化工集散地,集装箱内贸基本港和外贸支线港,在中国生产力布局和能源、原材料运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企业上市就是在经营企业的未来。2004年5月31日,日照港首次发行股票方案通过了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成为同期沿海港口申请上市的公司中惟一胜出者。2006年9月19日至21日,股票发行前的关键时期,仅3天时间,日照港在机构投资者较集中的北京、上海、深圳三地,举行了11场现场推介会,效率之高令人惊叹。2006年10月17日,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2.3亿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在上海证交所上市交易,募集资金10.8亿元。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新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实施后的第一家试点企业、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山东登陆境内市场第一股,同时它也是山东省首家上市港口企业。
2009年6月24日,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通过国家证监会发审委核准,可再融资不超过12.5亿元资金,预计今年三季度可完成发行。这是日照港在34个月内实现的第三次融资,融资总规模达到32亿元,将使日照港成为全国近3年来境内融资次数最多、再融资速度最快的上市公司。
“没有日照港,就不会有今天的日照市”。这是一句毫不夸张的评语,一座城市,有一个蓬勃发展的港口来成就。发展临港经济是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把作为一翼的鲁南经济带建成山东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区,日照港任重道远。日照港从建港之日起,就承载着党和国家的重托,肩负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承担着推动城市发展的期望,寄托着日照港人快速崛起的梦想。经过30年的建设发展,在竞争中成长壮大的日照港,已经由黄海滩头的小渔村变成了中国最年轻的亿吨大港,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精彩缩影;一座现代化的海滨城市———日照市,依港而兴,从一个落后的小县城拔地而起,引起世人瞩目;曾经一度封闭的鲁南、沿桥及沿黄经济带等广阔腹地,通过日照港走向世界,走向富裕。
危中寻机造就百项生产纪录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已经由虚拟经济渗透、蔓延到实体经济,造成外需市场明显萎缩,航运市场形势也随之不断恶化,海运量明显下降,运价狂跌,BDI指数由2008年5月最高时的11700多点迅速跌至当年11月最低时的600多点,跌幅超过90%,到2009年3月,指数仍然徘徊在2000点左右。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交通枢纽和进出口贸易“晴雨表”的港口运输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冲击,港口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日照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解放思想为目标,引导员工进一步统一思想,查摆和解决问题,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树立“弯道超越”的必胜信念。日照港党委首先从思想抓起,解决思想问题,统一认识。去年下半年,利用半年的时间,开展了“对比先进找差距、增强压力促发展”大讨论 。组织“向南看,向北看”,对比南边的上海、宁波和长江流域的其他港口,北边的天津、营口、大连、青岛等港口,找出发展的差距、明确奋斗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日照港提出了应对策略和总体工作思路,即“增信心、抓机遇,调结构、稳增长,保生产、重效益,求突破、促跨越”,也就是 “克服困难保增长”,“抢抓机遇促跨越”,“创新管理上水平”。2009年2月份,又组织了“搏击双亿靠什么、我为强港做什么”大讨论,目的就是让每位员工明白在搏击双亿和从大港到强港转变的征程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把思想统一到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发展上来,树立信心往前走。3月6日,日照港启动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统一了员工的思想,激发出共克时艰的激情和热情,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应对金融危机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在生产经营上,日照港以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运输服务为目标,以优质服务吸引客户,拓展市场,扩大规模。市场开拓方面,分头分片深入客户,举办矿石货主座谈会,征求客户的意见,了解市场动态,对接服务需求,并积极争取海关支持,扩大保税业务范围,为中小客户提供拼船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原料和销售等问题;生产组织方面,牢固树立“现场就是市场”的理念,坚持“一强化三统筹”,优化生产组织各环节,提升作业效率。
三是在建设发展上,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适应腹地重大产业布局需求为目标,在矿石、煤炭、原油等大宗散货、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等方面,积极加快建设步伐。投资28亿元,建设了4个生产泊位,新增了1690万吨通过能力。2009年计划投入16亿元,新增通过能力815万吨,加快推进B型保税物流中心等十大重点工程,保证每4个月就有一个泊位投入使用。上半年,日照港完成投资9.6亿元,形成了52万平米的大型堆场,通过不断提升港口的服务功能来“筑巢引凤”;还积极与港口业务链上下游的国字号、外字号、省字号大型企业集团和兄弟港口加强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在联合中抵御风险,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四是在内部管理上,以提升管理素质和管理现代化为目标,突出精细管理、现场管理、绩效管理、文化管理和管理创新,连续3年开展了“管理效益年”活动,不断提高管理效率,深化管理效能,压缩运营成本,夯实管理基础。
日照港上下积极作为、攻坚克难,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2008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51亿吨,同比增长15.6%,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九位,经济效益实现翻番。铁矿石进口量跃居全国第一,镍矿、木片、铝矾土、水泥等货物吞吐量保持全国第一。2009年上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8931万吨,同比增长14.3%,连续6个月逆势上扬,创造了140余项新的生产纪录,增幅居全国前十大亿吨大港首位,在全国沿海港口的排名从去年年底的第九位跃居到第八位,实现了 “弯道超越”。
阳光文化铸就共和国的脊梁
日照港20年的发展历程也是港口企业文化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20年的积累和沉淀产生出日照港独具特色和极具成长性的“阳光文化”。
2006年8月25日,日照港开启了“希望之帆”企业文化体系设计工程,标志着日照港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文化升华阶段。9月18日,杜传志首先提出“阳光港口”的说法。随后的“阳光港口,传载真诚”这一服务品牌更是成为阳光文化的精髓,也是日照港赢得市场的金字招牌。2009年6月12日,日照港举办首届日照港阳光文化论坛———“2009—我的阳光故事”。从基层员工到中层管理人员讲述了发生在身边的阳光文化故事。杜传志在致辞中更是从自身扎根港口27年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对“阳光文化”更深层次的体会和感悟。
杜传志认为:
企业文化犹如大海航标。有航标,方能为轮船指引方向,照亮航程。
企业文化犹如远航之帆。有帆,方能推动巨轮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企业文化犹如根下沃土。有根下沃土,方能枝繁叶茂,根深蒂固。
企业文化犹如源头活水,有源头活水,方能碧水长流,清泉潺潺。
企业文化犹如阳光雨露。有阳光雨露,方能润物无声,基业长青。
正是“最具国际一流强港”的共同愿景,指引日照港着眼于“经济全球化、船舶大型化、经营联盟化、业务物流化”的发展趋势,着力突出“大宗干散货、原油、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四大重点,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先后建成了矿石、原油、集装箱、粮食、木片等一批大型、深水化、专业化泊位,打造数字化港口,完善保税物流功能,全面提升了港口通过能力和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提升了港口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
正是“传载真诚、追求卓越、共享阳光”的核心理念,推动日照港坚持市场第一、客户至上、不断加大市场开发,以共能开放带动市场开发,建设临港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开辟内陆无水港、旱码头、创新市场广辟航线,确保了港口服务腹地的不断拓展和吞吐量的节节攀升。推动日照港坚持激情超越,勇争一流,屡次刷新煤炭装船、木片卸船全国纪录和矿石单船卸率世界纪录。
正是“做强做大,搏击双亿”的战略要求和打造百年基业的长远考量,日照港根植港口,开疆拓域,依托港口运输主业的快速发展和港口资源、信誉、品牌的综合优势,大力培育、生发、壮大相关多元产业,初步形成“装卸主业、保障支撑、工程承包、物流贸易、加工制造、综合服务”六大板块共促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可喜局面。
正是“开放创新、合商共赢”的理念,滋养日照港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催生日照港创新进取的雄心壮志。坚持“合作凝聚力量,携手创造价值”,“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引资,联盟合作,客商云集,车水马龙,港口国际化运营的进程不断加快。创新投融资体制,发挥资本市场优势,上市融资,多元融资,破解港口建设发展的资金瓶颈,提升规范运营的水平。创新管理,大力推行模拟市场运作,精细化管理、对标管理、绩效管理,全面提升港口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创新机制,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建立管理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开创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争先恐后、奋发向上的生动局面。
正是秉承“发展港口、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成就员工”的使命,沐浴在科学发展的强劲春风和以人为本的和谐阳光下,日照港将诚信作为港口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最高准则,对国家真诚奉献,对社会真挚回报,对客户真情服务,对员工的真心关爱,全力打造文明和谐港口。牢记社会责任、安全生产、高效生产、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倡树阳光心态,关爱员工,尊重员工,搭建舞台,培养员工,改善条件,造福员工,成就员工与实现港口与员工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日照港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处在一个探索和实践的阶段,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文化,推动港口又快又好发展,全力打造最具活力的国际一流强港,努力为城市、腹地及区域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