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接口为何对接难?
2009-7-23 1:2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本报记者刘泽强
安得物流有限公司的物流信息化系统,在国内物流企业中算得上是比较先进的了。目前,安得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已有订单系统、运输系统、配送系统、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多个模块。然而,该系统运行5年来,安得物流信息技术与管理部部长卢少义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扰着,并一脸无奈地说: “我们的系统在各方面运行得都非常好,惟独在接口上,一直让人很头痛。”
对物流信息系统接口持有这种态度的不止安得一家,国内知名的物流软件供应商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也遇到非常棘手的问题。该公司副总裁武兴兵就对记者抱怨说: “一些物流公司在不同时期应用了不同的管理软件,但是这些管理软件之间完成数据交换就必须实现接口对接,这就如同把两辆车用一段很细的钢丝连接起来,使用中很容易出问题。”
据了解,凡是使用过物流软件的公司基本上都会遇到接口的问题。那么,接口到底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打破 “信息孤岛”
由于我国物流信息化起步较晚,大部分物流企业都是循序渐进、逐步完成的信息化系统建设。然而,正是由于这种阶段性的发展,造成很多企业在不同时期开发使用了不同的物流软件。比如,刚开始上了订单管理软件,后来又上了仓库管理软件、车辆管理软件以及ERP等不同的管理软件。不同系统之间需要进行信息沟通,这就需要实现各系统的对接,以实现数据的自由交换。
另外,物流企业处于整个供应链的中间环节,要面对不同的上下游企业。以前,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企业往往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形成了很多的 “信息孤岛”,直接导致物流的效率低下。为了有效打破 “信息孤岛”,需要对企业间的系统接口实现对接,实现信息共享,达到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 “四流合一”。
由此看来,接口在物流信息化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试想一下,如果接口实现不了无缝对接,那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将会是一潭死水,信息的交换也只能停留在电话和传真等手工方式上。
那么,要实现接口的无缝对接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呢?东方伟业信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邱宁勋说: “这要求企业双方约定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规范,然后各自对自己的系统接口进行二次开发,这样才能实现两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之所以要约定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规范,是因为双方的系统分属不同的开发商,而且有着不同的数据结构和语言格式,必须将双方的不同语言格式转化为同一种格式才能够实现数据的导入/导出。
既然软件接口的对接打破了物流领域的 “信息孤岛”,为什么卢少义认为接口仍然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呢?
对接麻烦不断
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有的信息从上游企业过来,通过物流企业传到下游企业;然后下游企业的信息再反馈给物流企业,最后传给上游企业。 “整个信息交换过程非常复杂,基本都是通过接口来完成数据交换,往往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造成整个信息流的不畅。”卢少义说。
“我们在同客户开发接口时,就遇到不少问题。”卢少义说, “一些大型的制造企业由于信息化水平比较高,开发接口问题还不大。但一些中小型客户,往往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卢少义解释说,这些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不具备开发软件的能力,往往会将软件外包给一些软件供应商。由于软件供应商队伍也是鱼龙混杂,往往容易造成当企业需要对接口进行二次开发时,软件供应商却消失了。
“这种情况有很多。主要是我国的软件市场不成熟,市场上充斥着一些小规模的软件公司,这些小公司稳定性很差,往往开发了几个项目之后便在市场上消失了。”东方伟业软件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邱宁勋告诉记者。
即便是企业的软件供应商还在,往往也会因为费用问题而大费周章。卢少义说: “开发一个小型的接口费用大概在几万元左右,有些软件供应商因为项目小,没有 ‘油水’可捞,而不愿意做。而对于一些数额比较大的接口项目,又会因为费用太大致使企业不愿意掏钱去做。”安得物流就遇到过不少类似这样的情况,有很多项目双方在谈的时候都觉得很好,但当立项要做时,客户却因为资金原因不了了之。
除此之外,接口的费用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虽然开发一个接口的费用不高,但是由于物流企业是要面向多个上下游客户,如果每个客户都要开发一个接口,这么一来,总费用还是相当大的,这也让很多企业有苦难言。
运行仍有缺憾
即便是接口对接上了,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客户的基础信息都是不同的,系统在读取数据的时候往往会抓取不到重要数据。”一家物流企业的负责人说。物流是连接各个行业的动脉,往往要和不同的行业打交道,但每个行业的基础信息都是有区别的,这就给数据的交换带来很大的麻烦。
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使用电子数据交换传输的单证种类有采购单、订货单、到货单、交货确认单等等,物流企业需要如此之多的单据要交换,加之于现代物流的全球化趋势,物流企业将会接收到不同形式的数据来源。“目前,物流活动中的基础信息标准并不完善,这给接口的运行带来很大的障碍。”一位业内专家说。
同时,在接口运行中还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客户下订单的时候没有按照标准执行,导致系统无法接收到订单;或者,客户下了订单之后,又因为各种原因撤单或者改单。 “在业务不忙的时候还好一些,但是在业务忙的时候,接口的压力会非常大,很可能会造成信息堵塞,影响后面的客户下单。”卢少义说。
此外,接口的维护也是令众多物流企业感到头痛的问题。对于安得物流这样规模比较大的企业,自己有专业的维护人员,这个问题还不显得那么突出。而对于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因其没有足够的专业人员,维护问题就比较麻烦了。特别是当两个公司的业务发生变化时,双方沟通的信息也要随之变化,这时就需要对接口及时进行扩展,以满足双方的业务要求,这就需要企业同软件供应商谈判或者寻找其他的软件开发商。 “这个过程往往很烦琐,甚至造成贻误商机。”一位企业的负责人说。
关键是标准建设
对于接口对接问题,一位物流信息化专家指出,接口问题表面看似是一个市场问题,其本质实际上是物流信息化标准问题。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但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是以自己为核心建设信息网络,最多是以某一个行业或小系统建立这种信息网络,缺乏统一、开放、标准化的数据接口。
因此,这位专家呼吁进一步加强物流信息化的标准工作,是根治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效率差的根本方法。有了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不久能够解决上下游企业间重复操作、准确性差、可靠性低等问题,还能提高整个物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物流资源占用和成本开支,提升上下游企业乃至供应链整体竞争能力。所以,要解决物流业中的信息孤岛问题,就要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起快速、及时、透明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实现不同产业的信息互联互通。
具体来说,即必须制定出不同物流系统之间信息交流与处理的标准协议或规则,作为跨系统、跨行业和跨地区的物流运作桥梁,以顺利实现企业间的物流信息数据的交流、不同地区间物流信息的交流、供应链系统间信息的交流、不同物流软件系统的信息交流等,最终完成物流系统集成和资源整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