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谋划 加快推进 港航强省建设进展顺利
2009-7-29 11:3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2009年6月12日,省委书记赵洪祝到省交通运输厅工作调研时指出:我省必须抢先发展港航,打造港航强省,增加经济的后劲,提高经济综合效益,实现经济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同时,就如何加快港航强省建设和交通三大建设,赵洪祝书记提出了五点意见:一要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宁波-舟山港的综合竞争力。二要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网络体系建设,大力拓展港口辐射腹地的能力。三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尤其是港口物流业,吸引国内外大型航运企业来我省投资发展。四要加快推进全省港口联盟建设,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提高效益。五要加强港航强省的组织领导,为港航强省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自赵洪祝书记视察省交通运输厅并作出重要指示以后,省交通运输厅立即组织学习并迅速传达至基层。同时,开展调查研究,进行专题考察,不断完善港航发展思路,并以此为统领,大力推进港航强省建设。目前,港航强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上半年港航发展各项指标稳中有升
(一)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半。1-6月份,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6.4亿元,占计划的53.7%。今年确保建成10个万吨级以上沿海码头泊位的目标已完成过半,建成马岙港区化工码头、国华宁海电厂二期卸煤码头等沿海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6个。
(二)水路运输和港口生产止跌企稳。1-6月份,全省完成水路货运量2.45亿吨、水路货物周转量1873亿吨公里,分别为去年同期的96.3%、92.8%。其中,6月份,全省完成水路货运量0.48亿吨,货物周转量373.7亿吨公里,分别为去年同期的111.9%、125.5%。全省沿海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28亿万吨,为去年同期的104.1%;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96.2万标箱,为去年同期的90.6%。宁波-舟山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6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66.8万标箱,分别为去年同期的103.1%、89.2%。
(三)船舶运力规模再创新高。截至6月底,我省水路船舶运力规模突破1400万载重吨,比去年年底净增128万载重吨,增长13.0%,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新增万吨级以上运输船舶和特种船舶超过100万载重吨,已完成年度目标。
二、上半年港航强省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全省水运建设规划体系框架基本完善。我省沿海港口总体规划均获得批复;内河重点港口的总体规划除宁波内河港因涉及航道等级调整问题待审批外,其余均已获得批复;同时,宁波-舟山港综合集疏运网络规划、部分港区的控制性详规、航道与锚地专项规划等通过评审;流域性规划中的江山江和常山江航运规划已通过评审。至此,全省水运规划体系已基本完善,形成了功能清晰、相互配合的规划体系,提高了港航发展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统筹性。
(二)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大力推进。一是统一规划取得重大进展。《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了环境保护部组织的审查,并批复公布实施,《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于今年4月批准公布。二是一体化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梅山保税港区1号-5号集装箱码头工程、穿山港区中宅煤炭码头工程通过国家审核及评估;舟山武港凉潭矿石码头工程完成项目前期;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北仑港区五期集装箱码头、以及大榭港区中油燃料油30万吨级油码头等工程初步设计均已通过审查或获得批复。中化兴中30万吨级油码头项目通过交工质量鉴定,北仑港区五期集装箱码头3个泊位通过交工验收。杭州湾大桥的建成,以及西堠门大桥、金塘大桥、疏港高速的顺利推进使得港口集疏运网络更趋完善。同时,专项编制了《宁波-舟山港集疏运规划》,这些都为宁波-舟山港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统一管理逐步推进。目前,宁波-舟山港管理委员会正积极筹备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的各项工作,强化宁波-舟山港管委会的职能,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的统一管理。
(三)港航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港口和航道建设步伐加快。港航强省建设开展至今两年多来,全社会港航建设投入超过240亿元,创历史记录。除宁波-舟山外,温州港、台州港、嘉兴港等总体规划先后颁布,独山、头门、大麦屿等核心港区加快了建设步伐。今年上半年全省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自实施港航强省建设以来共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36个,总吞吐能力达到5.49亿吨。内河航道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通过各方努力,钱塘江中上游航运复兴工程取得了较大进展:富春江船闸扩建改造工程与电网部门形成了统一意见;衢江航运开发衢州段红船豆船闸初步设计已完成。瓯江中上游航运复兴项目预可已经委托开展。杭甬运河工程基本完成扫尾工程,萧甬铁路桥已开工建设。
(四)筹组港口联盟,推动全省港航资源整合。浙江省港口联盟推进工作座谈会顺利召开。会议明确了港口联盟的战略方针、推进原则、推进目标和组织架构。会议之后,港口联盟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组建了浙江省港口协会集装箱发展与运输专业委员会,全省各港口集装箱企业之间的联姻合作成效明显,浙江省港口协会集装箱发展与运输专业委员会已成功举办了集装箱业务管理培训班。目前,正着手研究成立浙江省港口联盟推进委员会的有关问题。
(五)提出推进港航发展政策建议意见。积极参与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意见的起草、修改工作,开展港航强省建设及航运业发展调研,并对港航强省建设思路作了进一步修改充实。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深入开展港航发展战略研究。现省港航局正与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商讨合作成立“浙江省港航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港航技术研发中心”的相关事宜,初步确定了浙江港航综合发展战略定位研究、港航经济与全省经济的关系和作用研究、内河集装箱运输系统研究等专题研究方向,并确定了今年及今后几年的研究重点。
三、下半年港航强省建设工作重点
赵洪祝书记提出的“五条意见”是对建设港航强省的全面透彻分析和深刻理解,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指明了港航强省建设的方向。根据五条意见,省交通运输厅对原有建设港航强省的发展思路进行再梳理,并明确了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积极做好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的宣贯工作,提高遵循规划的自觉性和规划的执行力。对外公布《宁波-舟山港港口章程》。加快一体化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北仑五期集装箱码头、六横金润石化码头等建设项目,确保今年建成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超过10个。加快推进梅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大榭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二)加快建设港口集疏运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内河航运网络,积极构建海河联运体系,加快发展“水水中转”。完成湖嘉申线湖州段航道竣工验收,加快建设长湖申线“四改三”、湖嘉申线嘉兴段一期、东宗线二期、钱塘江中上游航运复兴工程衢州段等内河重大项目。嘉兴港乍浦二期内河港池及航道全面开工,三期内河航道具备开工条件,全面推进嘉兴港海河联运体系建设。根据我省内河航道高等级化和海河联通的发展趋势,组织开展适合海河联运船舶的一些关键技术研究,引导海河联运标准船型的发展。
(三)加快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贯彻实施《“十一五”期间海运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海运企业与银行的合作;研究整合全省航运资源,加快推进航运联盟建设;分析两岸海运直航对我省航运业的积极影响,研究促进我省海运业直航的相关措施,鼓励引导企业发展对台直航业务,探索新的发展思路;继续强化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水路运输市场信息分析工作,引导市场健康发展;研究组建航运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相关工作。加快建设港口物流园区、航运服务集聚区和船舶交易园区。
(四)加快推进全省港口联盟建设。进一步指导浙江省集装箱发展与运输专业委员会有关工作的展开,扩展港口联盟建设的推进工作,拓展我省港口服务的市场范围,促进港口企业之间、港航企业之间、港口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保持我省港口生产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也有一定的增长。开展浙江港口服务竞争力的调查研究工作。同时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力争引进国际上大的现代物流营运商和港口经营商,增强港口发展的活力。
四、关于加快港航强省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加强对港航强省和海洋经济工作的领导。建议省政府将原海洋经济领导小组调整为建设港航强省暨发展海洋经济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部门,负责组织领导全省港航强省建设和海洋经济工作,及时协调和解决各类重大问题。港航强省建设重大战略目标纳入省政府与省级有关部门及各市的年度考核目标中,并明确相关要求,推动地方政府也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尽快出台建设港航强省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意见。政策意见中应借鉴外省市有效做法,明确有关扶持措施,譬如:对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港航项目,免缴河道堤防工程占用补偿费和海域使用费;返还或免除重大公共港航基础设施项目上缴的有关税、费,减轻港航建设资金压力。在省市各级用地指标安排上予以倾斜,内河骨干航道及主要港口等公益性建设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工程;鼓励土地捆绑式开发,带动航道、港口的建设;在不减少水域面积的前提下,新、老航道可进行置换;航道、船闸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可以依法划拨;加快实行港口岸线有偿使用。钱塘江中上游航道和瓯江航道,航电结合,以航为主,实行综合开发,采砂挖砂、新增土地等收益弥补航道建设资金。
(三)加大对港航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建议从省级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资金,设立港航强省发展专项资金。另外,每年安排一定的航运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做大做强我省的航运产业。
(四)强化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管理。目前宁波-舟山港管委会职能、编制尚未到位,统一管理能力缺乏,港口规划编制与规划执行脱节,距离实质性的一体化还有很大差距。建议在管委会原来“两负责三协调”职能的基础上增加规划执行、项目审批等职能,落实人员编制,与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
(五)大力支持“浙江省港航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港航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建议在全省海洋经济工作暨港航强省建设工作会议上由省港航局与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正式签署上述协议,成立两个科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