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决策层开始关注放贷激增的风险
2009-7-29 12:0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央行再次对近期政府推动的银行放贷激增带来的风险表示了担忧,暗示随着经济状况好转,央行会继续微调货币政策。在我国经济走出全球危机,开始复苏的过程中,今年银行贷款激增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这波信贷热潮也引发了对可能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的担忧情绪。通货膨胀预期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的一个新问题。相应的是,此前央行首次从货币政策回笼资金,减少了可供商业银行放贷的资金规模。
综合考虑这些市场走势以及官员要求保持警惕的言论可以发现,政府正进一步强调管理爆炸式信贷增长带来的风险;正是这种爆炸式信贷增长支撑着4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但是,政府也保持着谨慎态度,不愿骤然改变政策,仍维持着普遍扩张的货币政策。
媒体在官方正式公布第二季GDP增长率之前,大胆预测保八有望,如同国内许多官方智囊及经济学家的警告,保八只是解决中国经济短期问题,在宽松货币政策下,中国银行拼命放款,却都流入国有企业及政府项目,将导致坏帐增加、资产泡沫等问题急剧升温。
从数据分析看,我国上半年新增贷款达7.37万亿元人民币,却近半未流入实体经济,就算流入实体经济信贷,也都是国有银行为迎合政府投资,皆集中贷给大型国有企业与政府项目。北京标售地价最近接连被刷新纪录,全是被央企买走,显示国企资金并未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越发雄厚,反观金融危机中受冲击最大的中小企业获得不足一成。
银行贷款过度集中于铁路、公路等政府主导项目,也让贷款风险大增,目前国内十九家主要银行中,五千万元以上的大客户贷款集中度约占六成。但按市场正常标准,大客户贷款保持在四成最适宜,超过五成意味着风险增加。最重要的是,宽松货币政策正逐渐推升资产价格,最近各地房价连连上涨可见一斑,显示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有效拉动内需增长。这种银行猛力放贷的老套手法,虽具有一定效果,但我国经济要真正获得长期结构调整,还是要把被国有企业垄断的许多部门对民间开放,才是可长可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