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009-7-30 22:4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目前,我省的企业总数已接近70万家,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小民营企业,它们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我省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良方难觅,已严重制约了它们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一种基于物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应运而生,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一、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模式
第一、加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甚至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专业银行。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劣势地位,也就不可能真正解决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时的信息劣势地位,也不可能使银行把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的政策落到实处。
第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是没有抵押品和担保方,因而在现行金融体制下难以获得银行的认可。建立担保机构,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贷款。但是,这只是风险的转移,担保机构同样面临和商业银行一样的风险。因此,只有当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低于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时,担保机构的设立才真正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三、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这种模式最成功的是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但就它而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获得真正的发展,目前它的上市公司有5000家左右。我国沪深两市才发展了不到20年,上市公司1000多家。即使推出创业板市场,我省的中小企业又能从中分到多少“羹”呢?因此,短期而言,创业板市场的推出对众多中小企业庞大的融资需求不会起太大的作用,也不能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途径。
应当说,上述方案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但都是主要依赖外力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并没有着眼于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着眼于这一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最根本因素,因而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基于物流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第一、融通仓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的融通仓模式是一个以质押物仓储和监管、价值评估、物流配送为核心的综合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融资方以货物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并实际控制货物,为金融机构提供质押物动态价值评估证明文件;金融机构重点考查企业是否有稳定的存货、是否有长期合作的交易对象,以及整个供应链的综合运作状况,并以此作为授信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融通仓,中小企业可以将以前银行不愿意接受的动产转变为其愿意接受的质押品,从而架设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资金融通的新桥梁。
第二、应收货款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货款模式是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债权企业提供融资,一般是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发货人将货权转移给银行,银行在评估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状况的基础上,据此提供融资。当提货人向银行偿还货款后,银行向第三方物流发出指示,将货权还给提货人。其中,物流企业除提供物流服务外,更重要的是作为货物(质押物)的实际控制人和实际价值的监控人协助银行降低贷款风险,实现向有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样银行可以有效地降低其所承担的风险。
第三、保兑仓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模式,一般由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制造商支付货款,并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承兑担保。银行给制造商开出承兑汇票后,制造商向保兑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其中,物流企业提供的对质押物的价值评估与监管,上游企业的回购承诺,可以有效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推动其向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下游企业通过保兑仓,获得信贷支持,可以有效缓解短期的资金压力。
供应链金融是站在供应链全局的高度,依托物流业,切合产业经济,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既规避了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困扰,又延伸了银行的金融服务。在我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应该是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贸易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式。(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