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船公司资讯

船企转战海工装备需突破配套瓶颈

2009-7-31 15:0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海洋油气开发正面临加速发展局面,将带动海工装备的市场需求,海工装备将成为国内船企新的增长点,但薄弱的配套是船企通往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拦路虎”。

   据中国工业报7月30日报道,一面是造船业产能的严重过剩,一面是海工装备旺盛的市场需求。因此,海工装备在国内船厂的眼里无疑成了保障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法宝”。但薄弱的配套是船企通往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拦路虎”。

   此前,除了占据主导地位的两大央企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开始在海工装备领域布局,民营船厂代表江苏熔盛重工也高调进军海工装备领域,并计划将来自这部分的收入做到企业产值的40%左右。

    但船企的集体加盟,让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有些忧虑。他认为,根据规划,短期内海工装备的确会有大的发展,但海工装备不同于船舶的批量生产,如果船厂不加引导一拥而上,很容易造成新的产能过剩。

    由淑敏也提醒说,目前中国海工装备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总体上还远不能适应国内国际深海油气开发的需要,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比如海工装备的配套设备本土化率非常低,每年有七成以上需要进口,关键设备配套率不足5%。”

    对此,业界专家指出,如果不解决配套问题,“船壳工业”现象将在海工装备制造业领域重演。

   与普通船舶相比,海工装备的功能系统和各种配套设备要复杂很多,配套设备占整个装备的价值比例也更高。但目前中国大部分海工装备的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都要依靠进口。

    一家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其实国内海工企业也愿意选择国内配套产品,但由于产品质量与国外知名品牌的产品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难以得到船东的认可,从而大大影响了国内海工产品的国产配套率,而售后服务等软件差距也十分明显。

    无论是国内配套产品配套率低还是产品的附加值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中国配套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十分薄弱。福建省船舶行业负责人也表示,当前国内海工配套企业研发力量较弱,基本不具备自主研发海工产品的能力。仅有的几个海工配套科研项目也很分散,产学研之间的联合不够,没有形成完善的海工配套研发体系。

    为此,专家建议,要提高国内海工配套企业的研发水平,除了加强自身能力外,不妨采取“引进、消化、创新”的方式,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实现配套产品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此外,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些资金实力较强的企业还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收购国外相关的研发设计机构或拥有相关产品知识产权的企业,来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