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张岩铭:新加坡“怎么做”

2009-8-1 23:0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金融危机蔓延之下,外向型经济体新加坡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
2009年第一季度,新加坡经济创纪录地萎缩9.6%。然而,在经历连续4个季度的下滑之后,新加坡贸工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地第二季度GDP较第一季度增长20.4%。与2008年同期比较,第二季度GDP收缩3.7%,但较第一季度9.6%的跌幅已经显著缩小。新加坡贸工部指出,制造业消化库存以及电子零售商重新入货是导致制造业产值重新提振的主要因素。
“现在是最好的到新加坡投资的时机!全球金融危机正在触底,西方亟须转型,对中国的企业来说,在这个时间提升自己,走出去成为一个好的时机。作为一个全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新加坡可以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练兵场。”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以下简称EDB)亚太区域署长林敬文正率领一个年轻的团队,在中国开始推广新加坡之旅。
投资新加坡最好的时机
《中国经营报》:新加坡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新加坡的淡马锡同样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并调整了全球战略,将未来的重心放在了亚洲以及中国等新兴市场,EDB此次加大在中国招商引资的推广力度,是否同样出于这种战略的考虑?
林敬文:作为一个外向型的经济体,我们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确遭遇了极大的困难。但新加坡是一个小国,所谓“船小好调头”。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的确很多活动都慢了下来,新加坡也为此特地设立了“经济战略委员会”,来检讨风暴为什么会发生,世界会有什么变化,新加坡会如何应对,希望能未雨绸缪,制定未来发展的方向。金融危机之后,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的确有大幅的下滑,但我们算过,按照最差的情况来看,也不过回到2007年的水平,这对我们国内的影响其实还可以承受。
作为直属新加坡贸工部的政府机构,EDB的主要职责是,为新加坡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遇,实现新加坡持续作为全球商业中心的目标。以往我们在中国往往采取“一对一”的策略,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有了走出去的需要,我们需要扩大我们推广覆盖的范围。
新加坡很小,且是扁平政府,EDB兼任了很多职责,我们担负了一部分类似中国发改委的职责,如重大项目的审批,产业规划等,我们还承担了一部分类似中国工信部的角色,包括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规划,还承担了一份类似中国商务部的工作以及中国的教育部的工作,即人才培养。
《中国经营报》:你一再强调,现在是到中国推广自己的好时机,也是中国走出去的好时机,这个好时机该如何理解?
林敬文:淡马锡的战略调整以及EDB加大在中国的推广力度,应该都是这样一种背景下的调整。我们认为,亚洲应该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尤其是中国,中国会越来越强,过去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可能是美国,但现在可能是中国。在这个节点上,不少中国企业已经有走出去,提升自己,在更大的市场上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说,新加坡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很好的选择地。如清华同 方就把其全球研发中心设在了新加坡。7月22日,中国著名的体育品牌李宁[25.65 -1.35%]公司在新加坡开设了自己的旗舰店,并把新加坡作为其开辟东南亚市场的第一站。
我们只提供好的平台
《中国经营报》:对于想要去新加坡投资的企业来说,新加坡的投资环境具有哪些特点?
林敬文:在全球来说,目前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已经不是竞争的最主要因素,关键是具体怎么做。我们将为来投资的大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优惠政策。
新加坡在政策的稳定性以及其他配套方面,如金融、融资体系、现金管理等配套服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新加坡是全球四大外汇交易中心之一,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无论是商流、物流,都可以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跨国企业在这里也可以招聘到国际化的人才。而制造业在这边也可以通过技术研发来提供自己的附加值。
具体来说,新加坡的税收简单,单一,透明。企业所得税为17%;首30万元(新币)应征税收还可享受税收减免;从海外汇入的股息、分公司利润和服务收入免税;在集团合并纳税制度下,利润和亏损互相抵消后才交税;消费税为7%;没有海关税;除烟、酒、车、油之外,其他的都免货物税。而从个人所得税来说,新加坡采用累进式征税,最高的个人所得税也仅为20%。这些对吸引高端人才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与全球接轨的程度上,我们和58个国家已经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的协议(DTA),我们也已经与36个成员国签订了投资保证协议(IGA),我们和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中国等都已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FTA),这些都使得新加坡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拥有极大的优势。
而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使得我们政府迅速调整了财政预算,并迅速出台了一个205亿新元的振兴配套方案,包括援助企业和援助工友,而这一振兴配套方案是针对所有在新加坡的企业和工友的,并无内外的差别对待。
《中国经营报》:你刚才提到的这些优势,似乎香港也具备。
林敬文:是的,在很多方面,香港跟新加坡有类似的竞争优势。但不同的是,新加坡是一个主权国家,在企业决定“走出去”时,新加坡可以成为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一个练兵场,新加坡的华文环境也会使中国企业更容易适应。新加坡高效和规范的管理会让企业得到“镀金”,提升其管理水平。
以往,中国的企业竞争一般是朝成本方向努力。但到新加坡来,应该是朝价值链的上端延伸,朝管理、朝附加值延伸。当然,这要看创业者或者企业本身的经营理念,看其产品是否国际化,去新加坡往往意味着企业的一次脱胎换骨。
《中国经营报》:从EDB来说,你们对来新加坡投资的企业有没有一些准入性的限制?你们可能会对去新加坡投资的企业提出什么样的风险警示?
林敬文:我们鼓励所有的行业和所有的企业来新加坡投资,除了一些色情的和涉及到宗教争端的。作为政府机构来说,我们不会管企业来做什么,我们不会告诉企业你该做什么,这是企业在设计自己的战略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只会在企业需要优惠政府或者土地的时候,出面协调,我们只是告诉大家,新加坡有这样一个平台,各种情况是这样,我们有配套,有人才,有物流,有金融,有服务,你自己要思考怎么利用这个平台。首先企业要有这个想法:我去新加坡做什么?新加坡可以为我的国际化起到什么作用?
如果要说风险提示,我们想说的是,一些中小企业来到新加坡,想国际化,新加坡是一个预备练功的地方,以往中国国内的运作模式、游戏规则可能在新加坡不再适用。新加坡会更透明,更公事公办,企业可能会需要有一个适应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