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科建设三难题待解
2009-8-13 0:4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 李卫卫
课程设置该以什么为纲?
“我不知道物流类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究竟是应该符合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还是应该完全以社会需求为纲。”这是广东江门五邑大学管理学院的樊宏教授在第九届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上,向与会嘉宾抛出的问题。其实,像樊宏这样,在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存有疑问的高校代表,还有不少。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物流热的逐渐升温,国内物流教育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物流类专业。但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物流在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这就使得一些新开办和准备开办物流专业的高校,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无所适从。
坦言自己是 “带着困惑来的”的樊宏,在听了一位与会嘉宾介绍了她所在的高校,如何根据物流行业的实践需求一步步 “倒推”出专业课、技术基础课、文化基础课的课程体系之后更加疑惑。
“教指委已经制定了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我不知道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到底是该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对课程进行 ‘正推’;还是像一些高校一样,根据实践需求‘倒推’。”樊宏疑惑不解地问,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到底有没有原则可遵循?在教学实践中,怎么做到既能符合专业建设的内在规律,又能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对于这一普遍性的问题,作为教指委委员、东南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的赵林度教授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教育部之所以要制定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其指导思想就是,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规范的模板。但作为一份指导性的文件,各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此,在课程设置时,院校在保证核心课程基础性知识以及规范性的基础性知识外,完全可以按照自身的办学特色设立选修课,以此来保证共性和个性化的结合。
赵林度还强调,不管是物流人才的培养还是物流课程的设置,都应该以市场需求为主。如果培养方案中出现了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动态更新,对其中一些课程的设置加以调整。
对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教指委秘书长任豪祥也表示,下一步教指委将会对现有的两个教学指导方案,两年来的施行情况广泛听取各高校的意见,并计划在一些重点区域展开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对现有的指导方案进行修订,然后提交教育部形成物流两个专业的教学规范,以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培养需求。
教材 “百花齐放”正常吗?“有些教授说现在物流类专业课程的教材是 ‘百花齐放’。其实,何止是‘百’,简直可以以 ‘千’来计。这几千种物流类专业教材,让我们从事教学实践的老师在挑选教材时困难重重。”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方庆琯教授,近年来一直活跃在物流教学的一线,对于目前物流教材的 “乱象”有着切肤之痛。
而且,在他的描述中,物流类的教材不仅 “乱”,而且 “滥”。 “在这上千种的物流教材中,虽然书名不一、版本各异,但仔细翻翻就会发现,里面的内容都差不多——很多教材的内容都是拜 ‘剪刀加糨糊’的粗劣加工所赐,根本称不上是什么 ‘花’。”方庆琯说。
专业教材上的这些 “乱”和“滥”,甚至还催生出了物流教育领域内的一批 “教材编写专业户”。他们中的一些人既没有从事过物流教学实践,也没有搞过物流领域的科研,却可以一本接一本地出版所谓的 “专业教材”。这样一批 “专家”的存在,又在无形中加剧了物流专业教材市场乱象丛生的状况。
方庆琯这番 “火力”颇为猛烈的“攻击”,也引起了台下不少老师的共鸣。不少与会的老师都纷纷表示,方教授的一席话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一位正在策划相关物流系列教材的出版社编辑也向记者坦言,前几年,国内是没有物流教材可用,可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材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但是国内物流理论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导致在编写物流教材的时候面临着 “无原则可循”。于是,物流教材市场很快就滑入了另外一个极端——一批质量低劣的教材“应运而生”,并大有 “劣币驱逐良币”之势。
针对这一问题,来自江西财经大学管理学院的刘浩华恳切地建议:“对于那些各个院校都必须要开设的专业课程,希望能够在教指委的主导下,组织专家好好地对教材把一下关,形成一套标准化的物流教学大纲和专业教材。”他的这一意见也得到了众多一线教师的响应,尤其是一些新开办或者准备开会物流专业的高校教师,更是不住地点头。
如何为物流学科 “正名”?
“目前物流学科的归属不清,不但尚未进入本科的学位目录,研究生的学科划分至今也仍是空白。这已经成为制约物流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院长张锦教授指出。
而长安大学汽车学院的胡大伟也介绍,目前国内多数学校都是利用各自相近的学科进行研究生培养,也有高校采用在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二级学科的方式 “迂回”。但是,这种状况不仅给一些学生在就业时形成一定障碍,同时也不利于物流专业培养计划和方案的制定。而受限于学科属性模糊不清的问题,不少物流类专业在申请科研经费、引进人才等方面都受到不小的影响。因此,在本次研讨会上,尽快为物流学科 “正名”成为与会代表最为迫切的呼声。
对此,任豪祥也认为,物流学科地位的确立,是关系到物流专业发展的一件大事。虽然目前高校物流类专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物流科学还如同一个 “生下来没有上户口的孩子”,在诸多方面受到限制。
而面对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 “关于修订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通知”的大好契机,胡大伟建议各个高校应该紧抓这个机会,积极争取将物流专业纳入本科的学位目录中。
任豪祥对于这种观点也表示认同。他指出,现在教育部在相关的文件中明确表述,已经在2009年将物流学科专业设置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所以,各个高校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自下而上地将自己增设物流专业进入目录的意见传达到教育部,真正让物流专业名正言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育部对于物流学科的发展极为重视。下半年,教指委也会进一步加强与教育部的沟通。如果不出意外,物流学科设置的问题将会在新修订的学科目录中得到体现,而且还有可能被列入一级学科。”任豪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