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三大法则走出有无之间
2009-8-13 0:4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廖沙青竹
据报载,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长率跌到6.1%以后,靠出口及投资拉动的沿海经济虽然出现了急刹车,但中西部这些过去与全球化无缘的区域依旧维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日本 《日经商务》周刊分析指出,日本企业的经验证明,销路、品牌、信息方面的创意,是这样一种成功的三大法则。
快递服务也是如此。我国的快递服务这些年飞速发展,令人瞩目。但只要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还没有完全走出有无之间。从市场上看是大国,可收入总量呢?从企业数量看是大国,企业品质呢?从需求上看是大国,服务创新呢……没有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快递大国很难名副其实,离快递强国也只会渐行渐远。
最近,南方周末主办了一场 “中国梦践行者致敬盛典暨南方周末25周年庆典主题论坛”,学者曾鸣谈到了一个大家都为之关注的观点。他说,通过在淘宝网上做生意的几十万卖家,在阿里巴巴整个平台上做贸易的几千万家企业,我们能够感觉到新的经济模式。未来,至少在所谓的后工业化时代,或者建立在信息经济基础上的时代,它的商业模式肯定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个新的商业模式特点,我们至少能感觉到几点:个性化营销、订制生产,以社会化的供应链管理为基础,形成一种多品种、小批量的新商业模式。
笔者十分赞同曾鸣先生的观点,某种程度上来说,快递服务不仅适应这样的一种商业模式,简直就是为这样的一种商业模式而生。
所以,我们也要研究三大法则,尽快让我国的快递服务走出有无之间。
先说说销路。我国的快递服务不愁没有销路,决定快递服务销路的是网络。现在的快递服务供应能力之所以面临着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同时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关键也在网络。总的来说,我国较大的快递企业都在以各种方式铺建网络,快递服务网络能力正在增强,但这只是表现在单个企业上,企业相互之间的衔接还有待改善,整个快递服务的综合协调能力还不强,难以发挥出综合效应。如何在快递企业之间作出有序的调整和分工,形成企业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形成良性的产业合作机制,值得研究。目前,一些国际快递企业的网络已经铺建到了边远省区的三线城市,国内有影响力的快递企业应当加快追赶步伐,完成二、三线城市的布局。国家已在部分省区市试点 “农超对接”,很多的零售企业也在热衷于生鲜经营,这寓示着快递服务的城乡一体空间将迅速扩大,快递企业应当及时抓住这一机遇。 “万村千乡”工程建设,现在面临着配送能力不足的瓶颈问题,解决此问题主要有三种途径:供应商物流配送、自建物流配送中心、第三方物流。一般来讲,企业会采取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模式的组合配送方式,但若进行成本核算的话,采用第三方物流是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可现在出现的是中小零售商自建物流配送中心的热潮。全国共有700多家连锁公司,风物长宜放眼量,快递企业应当加入零售企业所需要的这种 “长枪”与 “短刀”的黄金组合。
再来说说品牌。快递服务已经进入 “品牌建设、传播提升”的营销时代,需要重视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宣传方式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四大国际快递企业——FedEx、UPS、DHL、TNT,在中国的广告宣传招数频出,不仅在电视台投广告,在户外广告、移动媒体 (公交车移动电视)广告、车身广告等方面都不遗余力。EMS紧跟外资广告的步伐,也在四面出击。没有专职销售人员的国内其他快递企业,业务开拓靠什么来带动?除了靠网络自身的带动,自然就要靠广告宣传。不然,单靠网络自身的带动,新业务开拓太缓慢,最后影响的是企业的持续发展。品牌建设与传播是一个能够摆脱国内快递低价竞争泥潭的好办法。不强化品牌的建设、管理,加强产品设计、推广和客户服务质量提高,国内快递企业永远摆脱不了被锁定在中低端市场的命运。适当加强这些方面的投入,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最后说说信息化。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业内其实都认识到了。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流是整个企业的血液,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提高我国快递服务的信息化程度,是改善和提升我国快递服务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一段时期的基础性研究和建设后,现在重要的是将快递服务的信息化推进到一个以整合为目标的新阶段,通过追求整体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现代的竞争不再是企业同企业的竞争了,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的竞争。快递服务信息系统应当具有企业之间业务协同的供应链管理功能,建设、投资和发展综合性的信息平台,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实现最优集成,增强整个行业供应链的竞争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各执法部门也应当在同一网络平台上共同执法,实现政务与商务的兼容。
廖沙青竹 本名曾军山,现任河北省邮政管理局副局长。曾任湖南省邮政局行业管理处处长、国家邮政局快递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