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城市配送路
2009-8-18 20:1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贺敏键
以上海在城市物流配送问题上做过的一些有益实践来谈谈如何对城市配送物流业进行规范,促使其良性发展。面对配送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与城市交通管理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总体的应对思路应该是“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即:公安交警部门根据城市道路货运市场的客观需求和变化,应逐步放松货运车白天通告的限制,可在货运车辆通行证分配方式上做必要的完善和调整,将中心区道路通告资源分配从普通货物运输向城市配送物流转移。交通部门根据城市道路货运的业态特点变化,在行业管理的资源条件、车辆技术规范上做相应的补充,并加大监管力度。
政府有责任对城市配送物流发展进行合理引导,促使其健康快速发展。总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配套措施:
首先是加紧调整道路货运管理政策,规范配送物流市场秩序。货运车道路通行政策是实施货运管理、规范货运市场的基本政策,也是影响配送物流市场秩序的重要政策保障。针对上海现有货运通行政策滞后于配送物流市场需求、违规载货现象层出不穷的客观现实,加快货运车道路通行政策的调整是非常必要和急需的。在保持中心城区货运车通行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以“限制通行变限制停靠”、以“限制全天通行变限制高峰时段通行”、以“限制所有货运车通行变限制栏板车通行”的三者相结合的措施,同时引进一些符合城市配送物流的配送车,这种车型实际上和面包车差不多,但是里面的安全性等都是符合城市货运的,从而促进配送物流市场的有序发展。
其次是加强货车停靠装卸管理,减轻配送对交通的影响。停靠和装卸是货运的必须环节,从国际经验来看,总体上是通过加强配建停车和占路停车管理来解决,通过规范和管理来引导货运车辆的有序停放与装卸,减轻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落实:一是从源头抓起,严格货运停车配建标准,鼓励货运车路外停放和装卸。二是加强货运车占路停车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对于违章停车要拍照等,规范占路停车等装卸行为。严格限制货运车辆在交通主干道及部分交通压力较大的路段停靠和装卸;对没有空间条件而有较大货运需求的公共建筑,如超市、便利店、商场以及商务楼等,在交警部门和交通部门的核定下,根据实际路况在附近道路划定停车位和装卸区,允许货运车辆在非高峰时段停靠和装卸货物;加强对货运车辆占路停靠和装卸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对长时间停靠、无故停靠以及在划定区域停靠等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保障道路交通不受影响。
再次是制定货运车技术规范,优化配送物流车辆结构。按照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对车辆形象及环保的要求,结合城市配送物流发展对货运车辆的实际需求,加快制定上海城市货运车辆技术规范,提高车辆技术状况。这些技术主要包括:车型为厢式货车或轻型封闭货车,其中厢式货车最大设计总质量为12000千克;轻型封闭式货车最大设计总质量为4500千克,且载质量大于800千克小于或等于1500千克;总质量在4500千克以下的厢式货车和轻型货车的驾驶室为单排座,其中轻型封闭式货车的驾驶室与货厢为整体封闭结构,驾驶室与货厢之间有刚性封闭的隔离装置,货厢全封闭,不带有玻璃窗,对可上高架行驶的快件运输车辆提高相应的技术条件;车辆能耗水平必须达到国家和城市的相关规定,鼓励节能型货车的应用等。
最后还可以实施企业资质认定管理,培育品牌配送物流企业。从目前上海城市配送物流的市场格局来看,能够满足高端需求、动作效率较高的配送物流企业十分稀缺,市场集中度较低。尽管城市配送物流和城市道路货运都是市场化程度极高的领域,但在此关键时期,有必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职能,以企业资质认定为抓手,一方面,为运作效率高、管理水平好的配送物流企业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 “倒逼”机制,迫使动作效率低,管理水平差的 “散户型”货运企业或者转型提升、或者自然淘汰,达到培育高效的配送物流市场主体、促进配送物流健康发展的效果。
对此,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与货运通行政策调整和小型货车牌照发放政策相结合,尽快制定上海城市配送物流企业评选,对企业资产规模、仓储物流设备、车辆配备、自动化装备、从业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树立行业标杆,扶持本地企业,重点培育若干家有品牌、有规模、有效率的货运和物流配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