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综述
2009-8-29 1:0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2009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于2009年8月6日-7日在中国广西南宁市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国家旅游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民日报社、国家开发银行,泰国商务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海南省人民政府等13家单位联合主办。
中国国家领导人、主办单位领导以及中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日本等国家政府官员、中国驻东盟相关国家使馆官员、东盟及欧美等驻华机构官员、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中外著名企业代表以及中外新闻媒体记者共400多人出席了论坛。围绕“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拓展合作 化危为机”的主题和“全球金融危机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泛北部湾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合作”、“北部湾地区与东盟各次区域的合作发展”等三个议题,共有44位嘉宾在论坛上致辞或发表演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出席论坛并致辞。通过一天半的研讨,与会代表对金融危机下开展泛北合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对以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为重点务实推进泛北合作,对利用中国-东盟合作的新进展、新机遇、新政策、新举措深化泛北合作形成了一系列共识和观点。论坛期间,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联合专家组召开了第三次工作会议。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更需要加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成为论坛的广泛共识。论坛认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和压力,泛北部湾地区只有拓展合作,才能在危机中突破、在机遇中发展、在合作中共赢。《东盟宪章》正式生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建成,中国政府为加强中国-东盟合作设立了总规模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150亿美元信贷以及“中国-东盟中心”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给中国-东盟合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泛北部湾各方地缘相近,联系紧密,互补性强,合作基础好潜力大。加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不仅有助于区域各方扩大经济规模,有效吸纳和配置资源,增强经济实力,也有助于形成和强化各方比较优势,联合抵御和化解经济风险,促进区域经济安全稳定和繁荣。
二、论坛认为加快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推动形成南宁-新加坡通道经济带,是加强中国-东盟合作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迫切需要和战略关键。与会代表认为,推动建设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有利于改善区域发展条件,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提供载体、依托和巨大动力,有利于提升经济发展内在潜力,带动贸易增长,缩小东盟国家间经济发展差距,促进东盟一体化;有利于从硬件上保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政策的落实和效益的发挥;有利于充分发挥东盟各次区域合作优势,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会代表建议,加快建设以南宁-新加坡为轴心的辐射型公路、铁路网,实现高等级公路和铁路的相互连接,形成贯通中南半岛的经济通道,促进货物、人员和资金的流动,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提升沿海港口的运载能力,构建港口间相互合作的方便快捷联运体系,共同推动海上通道建设。
三、论坛提出应积极利用中国设立100亿美元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和提供150亿美元信贷资金,加快泛北部湾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与会专家建议,应以建设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和泛北部湾海上通道为重点,推动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和信贷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泛北部湾区域各方应尽快共同组织研究,提出合作内容、合作重点、合作项目以及具体计划,共同做好申请合作基金和信贷支持的前期工作;应加快跨境、过境铁路通道建设,构筑南宁-河内-胡志明市-金边(万象)-曼谷-吉隆坡-新加坡沿海铁路网;加快公路网建设,合作建设中越边境北仑河二桥,建设和完善东兴-芒街-海防-河内-胡志明-金边-曼谷高速公路,凭祥-谅山-河内高速公路,形成贯通中国南宁-河内-胡志明-金边(万象)-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的沿海高等级公路大通道;建立区域内交通运输系统的协作机制,完善开放、高效、统一的运输服务市场,提高通关便利化和运输便利化。
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联合专家组工作取得重要成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机制化建设实现突破。论坛期间,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方秘书处正式揭牌成立,秘书处设在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联合专家组召开第三次工作会议,充分讨论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并要求联合专家组根据本次会议所提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尽快完成报告,提交中国-东盟经济高官会、经贸部长会议审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行动建议》,同意围绕如下领域促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一是推进重点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包括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通道建设、泛北部湾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构建泛北部湾区域基础设施和通信网络;二是将港口、物流、交通、通关便利化建设等作为泛北部湾合作的先导领域,共同成立工作组,组织项目论证、评估等,先行实施一批旗舰合作项目;三是继续在泛北部湾区域内推行交通、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以实际行动抵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四是建立和完善泛北部湾合作项目库,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为企业参与合作提供融资支持;五是扩大人力资源交流合作,逐步提高中高层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能力;六是考虑在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建立若干机制。联合专家组第三次工作会议的成功召开,特别是《关于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行动建议》的通过,标志着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
五、中国北部湾地区相关省区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以合作促发展的意识更加强烈。近两年来,中国政府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把北部湾地区的开放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拓展北海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批准设立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广州南沙保税港区和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赋予北部湾地区最开放的保税物流体系政策,这为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开放合作环境。
广西将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契机,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融入多区域合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促进泛北部湾区域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广东将以粤西地区为主体,积极参与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发挥广东湛江作为北部湾地区重要城市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广东西部发展新亮点。海南将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挥洋浦保税港区优势,在旅游、港航物流、热带高新高效农业、新兴工业、渔业等方面与各方开展全面深入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六、论坛强调加强金融创新与合作是应对金融危机,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与会代表建议,应进一步整合金融资源,加强金融监管,实施合理的财政政策,以更好地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应加强泛北部湾各国中央银行的务实对话和政策协调,加强金融领域信息交流和合作规划,积极推动多边结算合作,建立统一的资金结算系统;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推动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共建共享北部湾信用信息系统,联合提供综合授信服务和银团贷款服务,对北部湾地区经济一体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地区股权合作,积极推进在北部湾地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
七、论坛主张应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与会专家建议,应积极扩大民营经济的参与,推动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有关次区域合作,把泛北部湾区域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的重点鼓励地区;应构建多元化资本格局,丰富多元化市场主体,鼓励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走进泛北部湾地区建立基地,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区域金融合作与创新;成立泛北部湾地区商会合作机制,以商会合作推动和带动政府合作、企业合作;积极推动民营资本参与合作区、工业园区建设。
八、论坛提议应充分发挥海洋优势,以临海、临港、临边的重化产业为重点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与会代表认为,应重点推进临海、临港、临边以海洋运输为基础的重化产业合作,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海洋通道,建立以石化、钢铁等重化工业为基础的新的产业带,不断延伸相关产业链,扩大人口聚集规模,形成新的城市带;应把完善广西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类产业园区与推动泛北部湾产业合作结合起来,加强区域产业协作,实现产业优势互补;应大力推进泛北部湾旅游一体化,推动形成泛北部湾旅游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