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长:煤都"探路黑色变绿色转型发展
2009-8-3 0:4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几年前提起山西晋城市,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煤炭大市”、“煤都”等,而如今再谈起晋城,很多人都能如数家珍地谈论起王莽岭、皇城相府、棋子山、珏山等旅游名胜,赞叹“晋城真是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那么,晋城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这巨大的变化背后付出了怎样的努力?7月28日至31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中国·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在晋城成功举行,记者在此期间专访了晋城市市长王茂设,请他解析晋城如何由煤炭大市成功迈向旅游强市。
积极探索由煤炭大市向旅游大市、旅游强市转型发展的路子
7月28日至31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中国·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成功举行,记者在此期间专访了晋城市市长王茂设。图为王茂设正在解析晋城如何由煤炭大市成功迈向旅游强市。
晋城如何由煤炭大市成功迈向旅游强市是近年来外界关注最多的话题之一,也是晋城市市长王茂设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重点之一。图为王茂设在井下了解煤矿安全生产,调研转型发展问题。
记者:晋城自古就有“煤铁之乡”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之一。请王市长简要介绍一下,晋城“煤铁之乡”的美誉因何而来,又是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的?
王茂设:晋城市地处太行山南端晋豫两省交界,是山西通往中原的东南门户。辖一市(高平)一区(城区)四县(泽州、阳城、陵川、沁水),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人口223万。境内自然资源丰富,自古就有“煤铁之乡”的美誉。晋城市作为山西省的一个煤炭大市,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已累计探明储量271.7亿吨;已探明的优质无烟煤储量约占全国的1/4多、山西的1/2多;煤层气储量约为6.85万亿立方米,约占全省的70%以上,是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之一。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煤铁资源,晋城在经济获得快速崛起的同时,也使得生存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2001年和2002年,市区空气质量优于二级的天数仅有28天和59天,天空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连续两年高居全省第二。恶劣的生存环境不断地刺痛着各级领导干部的心。为把真正的碧水蓝天还给老百姓,2003年,晋城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在全市范围内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做到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晋城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断然关停污染源。首先关停了5台3000千瓦机组的晋城市恒光热电有限公司,为从根本上治理污染砍下第一刀。2008年10月下旬,对列入市区关停搬迁改造范围的最后一家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天泽集团煤气化[25.93 2.09%]厂实施了关停搬迁,金驹集团煤矸石电厂燃煤改燃气工程完工。至此,市区及周边重点工业企业关停搬迁改造工作划上圆满句号。据统计,全市先后关停了245家小煤矿、60多家小化工厂和700多家小冶炼厂,关停了市区污染大户晋城钢铁厂、城区西上庄煤矸石砖厂、丰泰电石厂、超越电石厂和抗磨材料厂,对已有40多年历史的城区西上庄山口大型采石厂进行了取缔。而所有这些关停和取缔的企业,仅一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数十亿元。晋城市是在牺牲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让环境污染远离了市区。
当今晋城,已拥有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多项桂冠。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27.5亿元,财政总收入11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1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56元,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数评选名列前茅。
记者:晋城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探索由煤炭大市向旅游大市、旅游强市转型发展路子的?
王茂设:资源型地区如何转型发展?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山西省第九次党代会上,代表省委提出了山西要走“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新战略思想,今年又进一步提出了山西要努力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三项战略重点。王君省长在晋城调研时也反复强调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应对当前金融危机与谋划经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以企业转型、产业转型、城市转型为突破口,走出一条我省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可以这样说,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三个发展”战略重点,抓住了当前影响和制约山西科学发展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是山西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举措和工作抓手,使山西所要走的科学发展之路进一步明晰化、具体化。
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晋城市连续多年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随着一些煤矿资源的枯竭,也出现了一些乡镇、村因无矿可采而返贫的现象。“煤挖完了怎么办?”我们晋城市委、市政府认真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大讨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探索由煤炭大市向旅游大市、旅游强市转型发展的路子,开始了以发展旅游产业为重点的经济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以煤炭促旅游”的新路。
今年上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们千方百计应对危机,全力以赴化解难题,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从总体平稳到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增长。上半年,晋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6.8亿元,增长2.1%,增幅居全省第二;财政总收入79.2亿元,增长13.5%,增幅居全省第二;一般预算收入28.8亿元,增长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9亿元,增长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1元,增长6.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51元,增长6.6%。从当前发展趋势看,预计后半年将继续稳步增长,全年将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充分利用好、挖掘好丰富、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
围棋源地精彩无限,文化晋城绚丽多彩。7月28日晚,由中国棋院、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体育局、晋城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在晋城文体宫隆重拉开帷幕。图为开幕式现场。
记者:要成为旅游大市、旅游强市,必须有自己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请问王市长,晋城有着怎样的旅游资源优势?
王茂设:晋城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有女娲补天、精卫添海、愚公移山、神农躬耕等众多美丽的神化传说,有《康熙字典》总编纂、康熙皇帝的老师、清代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大学士陈廷敬,当代著名作家赵树理等一大批历史名人,还有一大批众多历史文化遗存和文物古迹。目前,晋城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数量居全国前列,密度居全国第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33处,市、县两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有55处和252处,是全国最重要的文物大市之一。特别是现存的宋金时期木结构古建,有50多处,约占全国同时期同类古建的三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早期古建博物馆”。同时,晋城又是山西的东南门户,周边郑州、洛阳、新乡、焦作、济源、运城、临汾、长治等城市近4000万人口,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可以这样说,晋城除煤铁之外,最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就是地面丰富的旅游文物资源,只有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在现有基础之上提升产业整体质量和素质,扩大旅游经济总量,才能对推动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
记者:晋城自然风光独特,文物古迹重多。我们也注意到,为充分凸显晋城的旅游特色,彰显晋城的神奇文化。晋城用“神奇太行·经典晋城”来定位城市旅游主题形象。晋城市旅游局局长刘金锋接受记者采访时用“八奇”来概括晋城旅游资源的特点。请问王市长,“神奇太行·经典晋城”有着怎样的深意,“八奇”是晋城旅游资源的最大特点吗?
王茂设:华夏文明看山西,山西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的深厚,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晋城作为山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上党文化的集中传承地域之一,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的遗产非常的丰富。我们用“神奇太行·经典晋城”来定位城市旅游主题形象,就是依托太行山的知名度,以“神奇”涵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经典”来说明太行山的神奇集中在晋城。
刘金锋局长用“八奇”来概括晋城旅游资源的特点,我认为是准确和恰当的,这“八奇”就是晋城旅游资源的最主要特点。
“八奇”之一是围棋源地、石头传奇。晋城所辖陵川县有座棋子山,有黑、白、黄三种颜色的天然棋石,古老的淇水就发源于棋子山一带。商朝大臣箕子曾隐居在这里,因箕子曾观天、授时,摆布石子,推演天文,观测天象,遂逐渐演化成围棋。在2007年举办的首届中国·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上,中国先秦史学会正式论证确认棋子山是世界围棋的重要发源地。
“八奇”之二是太行山水、雄奇壮美。史书上说,太行由来天下脊,晋城的王莽岭恰好地处八百里太行山与中原大地的断裂带,所以形成了奇特的地质景观,古有曹操“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的感叹,现在成为晋城的山水精品。其他还有蟒河、珏山、凤凰谷等太行风光。
“八奇”之三是明清古堡、村落奇观。晋城境内的沁河沿岸,明清之际曾经修建了54处古堡,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有8处,这些古堡既具有防御功能,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这些古堡群落明末清初先后出过100多位秀才、举人、进士等历史文化名人。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一代名相、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四部尚书陈廷敬,其一门就出了9名进士、6位翰林,所以康熙皇帝题联“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其故居皇城相府现为4A级景区。
“八奇”之四是古建瑰宝、艺术奇葩。晋城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数量居全国前列;现存宋金时期木结构古建50处,是全国早期古建最集中的地区,被称为“早期古建博物馆”;特别是玉皇庙现存300多尊彩塑,被国家文物局领导誉为“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宝库”,其中二十八宿星宿塑像更是海内孤品。
“八奇”之五是原始生态、奇幽妙景。晋城有历山和蟒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阳城的云蒙山、崦山和陵川的红豆杉、泽州的猕猴四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有棋子山和七佛山两个省级森林公园。特别是蟒河是猕猴分布的地理最北限,王莽岭、蟒河、历山、珏山的红叶“不是香山胜似香山”。
“八奇”之六是神话故乡、古老神奇。炎帝、舜帝、汤帝在晋城地区活动的遗迹遗址分别达十数处。炎帝活动遗迹的集中体现是羊头山炎帝陵,舜帝活动遗迹的集中体现是历山舜王坪,汤帝活动遗迹的集中体现是析城山。
“八奇”之七是古战遗址、千古传奇。晋城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形成了众多的关隘、寨堡。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战争——长平之战即发生在此。著名的战争遗迹有长平古战场、北齐石长城、太行关、天井关、长平关、碗子城、孟良寨、焦赞城等。
“八奇”之八是当代创举、太行奇迹。阳城电厂是亚洲最大的坑口火力发电厂;锡崖沟三代村民在绝壁开凿的7.5公里撼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挂壁公路”,是我国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堪称世界奇观;丹河特大石拱桥其单孔跨径达146米,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市区东西两河综合治理工程高起点、大手笔,使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市民休闲旅游的好胜地,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晋城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向往绿追求绿建设绿
向往绿,追求绿,建设绿,一直是近年来晋城市城市发展的主旋律。晋城市市长王茂设多次强调,让城市所有裸露的土地都要种上树、种上草,让晋城市的城市空气质量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步,让市民能够过上非常清新和舒适的健康生活。图为王茂设深入正在建设中的晋城市植物园,检查植物园绿化改造工作。
记者:我们注意到,向往绿,追求绿,建设绿,一直是近年来晋城市城市发展的主旋律。晋城市委书记张茂才所说,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撑。您也反复强调,要让每一寸裸露的土地都绿草如茵。请问王市长,晋城为什么如此重视城市园林绿化?
王茂设:生态优先是晋城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宗旨。我们市委、市政府为此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提出从2007年起,花3年时间把城市东、南、北3个高速公路出口打造成绿色窗口。如今,往来晋城的外地客人行至各个出入口,总是放慢脚步,尽情饱览扑面而来的绿色风景,东出入口的“万壑松涛”、南出入口的太行山自然微缩景观、北出口的景观小品无不让人啧啧称赞。2008年,东南出入口景观绿化工程不仅被山西省建设厅评为“山西省城市园林绿化示范工程”,而且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为了打造这赏心悦目的生态景观,我们克服丘陵地形区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多,山体和植被严重破坏而带来的施工难等诸多困难,花尽心思,针对不同的出口,用不同的植被,确定不同的景观风格。3个出入口的景观绿化,共投资5000余万元,栽种各类大树6000余株,绿化面积达2500余亩。按照省政府刚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晋城将在未来几年打造一个以白马寺山生态区为核心,约46平方公里的城市生态绿心。我希望中的“宜居城市”不仅是安全、健康、生活便利、出行方便,而且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城市。
我确实多次强调,让城市所有裸露的土地都要种上树、种上草,让晋城市的城市空气质量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步,让市民能够过上非常清新和舒适的健康生活。并且,我也有这个信心!
记者:我们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晋城市在搞园林绿化建设中一直遵循着的一个理念,那就是建园林为百姓,让市民能有景可看,有园可游,并且乐在其中。请问王市长,这种理念给晋城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王茂设:正是把持着这种理念,我们市委、市政府从2008年起,大刀阔斧先后对泽州公园、赵树理公园、七星广场、儿童公园、东吕公园、凤凰岭公园、凤西广场,百丽园、迎宾游园、金华游园、滨湖游园、兰煜园等6个公园广场、5个游园实施了改造完善。其中泽州公园作为全市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公园,也是广大市民休闲活动主要场所,市政府拿出9000万元决定分三期实施改造,完善功能。去年投资2400万元进行一期改造,绿化三坡116亩,种植景观油松766株,大乔木1200多株,草坪10000平方米,景石摆放1300吨,公园一、二、三级园路铺装完成,改造初见成效。今年又在前进路、凤台街、兰花路、文博路等地段新建设了5个游园,真正把功能更齐全、景观更优美、活动更方便的园林场所建到了市民的家门口。并且,市政府甘愿放弃了5000万元的收益在前进路的新市街口处建起了一个占地18亩的街角游园,让老城区的市民出门500米就能享用到有花,有草,有亭,有湖风景怡人的休闲好去处。目前,晋城正向着自然、生态、园林、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宜居城市目标迈进,居民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绿波荡漾园林城,满目绿色如梦来”,如今的晋城鸟语花香,赢得了中外游客的交口称赞。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游览晋城后感叹:“没想到中国北方会有这么漂亮的城市。”
创新旅游文化产业投资理念吸引多元化投资
晋城市市长王茂设强调,要进一步更新理念、创新手段,深挖文化内涵,切实加大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升景区档次,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努力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推动全市的旅游产业上档升级。图为王茂设等深入晋城市泽州县的青莲寺、珏山景区,就景区开发工作进行调研。
记者:旅游业要有大发展,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资金的投入。因此,资金问题是不少地方发展旅游遇到的最大难题。请问王市长,晋城是如何解决资金难题的?
王茂设:为引导和支持优势产业转产投入旅游产业,我们做了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一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在煤炭行业中积极提倡“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促进以煤矿为主的矿山产业向地面产业转移,依托煤炭产业的积累来反哺旅游业的发展。二是制定“市场运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政策,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和外资依法参与旅游开发、建设与经营旅游产品、旅游运输、旅游接待服务与旅游娱乐设施。鼓励以资本和旅游资源经营权为连接纽带,通过相互参股、资产重组、兼并联合、授权经营、连锁经营等形式,培育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跨行业的旅游企业集团,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鼓励有实力的国有、集体、私人、外商采用多种形式开发旅游景区景点。
在政策的鼓励下,许多资金雄厚的煤炭企业纷纷投资旅游产业。如4A级景区“皇城相府”就是由皇城村投资3.2亿元开发的;4A级景区王莽岭是由兰花集团投资4亿元开发的;长平古战场景区是由高平白花山煤业投资9000万元开发的。与此同时,煤炭企业还积极投资星级饭店的建设,如晋城市煤运公司投资2.4亿元建起了四星级酒店晋城大酒店[8.90 2.06%]和颐宾大酒店、投资9000万元建起了棋源山庄等等。
记者:请问王市长,资金问题解决好对晋城旅游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晋城市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取得了怎样的进步?
王茂设:目前,晋城多元化投资旅游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大量资金的投入大大加快了晋城市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步伐。目前,全市共有成规模的旅游景区(点)42处, A级景区和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名列山西省第一。共有星级饭店21家,其中有五星级1家、四星级7家、三星级5家、二星级8家,星级酒店的数量和质量名列山西省前茅。晋城的金辇酒店管理公司先后管理了包括北京在内的省内外的9家高星级酒店。2008年,晋城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776.92万人次,同比增长10.01%,旅游收入56.13亿元,同比增长19.93%;接待入境旅游者37879人次,同比增长20.16%;创汇899.62万美元,同比增长13.52%。
记者:7月20日,您深入晋城市泽州县的青莲寺、珏山景区就景区开发工作进行调研时曾强调,要进一步更新理念、创新手段,深挖文化内涵,切实加大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升景区档次,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努力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推动晋城的旅游产业上档升级。请问王市长,如何推动晋城的旅游产业上档升级?
王茂设:景区开发的关键是要产生效益,我们必须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改善景区“藏在深山人未知”的状况,进一步强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按照市场经济和改革创新的思路深挖景区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为旅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创优旅游环境,提升景点的内涵和档次。要切实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着力打造特色旅游、精品旅游,努力创建一流的国内、国际知名旅游品牌,努力变旅游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同时要积极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区域旅游协作,加大旅游推介促销力度,主动走出去宣传旅游资源、推销特色品牌,积极融入山西及中原旅游圈,进一步叫响叫亮晋城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使我市的旅游朝阳产业尽快做大做强。
提高旅游文化产业集聚效应 构筑东南部到西北部旅游跳板
晋城雄踞太行之巅,位居山西东南,俯瞰中原大地,北与长治为邻,西与临汾、运城接壤,是山西通往中原、沟通东西、联络南北的重要支点,具有构筑东南部到西北部旅游跳板的天然优势。图为晋城市陵川县的王莽岭旅游风景区风光。
晋城市市长王茂设认为,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树立现代化的生态环境治理理念,对推动晋城市由煤炭大市向旅游大市、旅游强市迈进非常重要。图为王茂设带领环保、水利、林业、规划、土地等部门负责人,深入到丹河人工湿地治理工程,就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记者:晋城在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依托精品旅游景区,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培育五个成型的综合性旅游区,连片开发,形成规模,使每个旅游区都能反映出我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请问王市长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五大综合性旅游区?
王茂设:我们要培育的五大综合性旅游区一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提升城市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形成集中体现城市历史文脉的城郊旅游区;二以王莽岭、礼义古建景区为重点,形成体现太行风光的太行绝顶旅游区;三是以皇城相府为龙头,形成体现沁河流域古堡和水域风光的沁河旅游区;四是以炎帝陵和长平古战场为重点,形成体现始祖文化和军事文化的丹河旅游区;五是以原始生态为特色,形成以回归自然为主题的历山旅游区。
晋城雄踞太行之巅,位居山西东南,俯瞰中原大地,北与长治为邻,西与临汾、运城接壤,是山西通往中原、沟通东西、联络南北的重要支点。从战略角度来看,将晋城打造成为东南部到中西部旅游的跳板,既可以融入全省的旅游格局,同时还可以面向中原,直接参与到中原经济圈,并有可能通过中原经济圈这个平台,向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辐射。我们对把晋城打造成为东南部到西北部旅游跳板信心十足!
记者:我们采访中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晋城正在积极打造集散、物流、会展三大中心。请问王市长,晋城为何要建设这三大中心?
王茂设:为进一步增强旅游投资企业的信心,我市还在凝聚人流,营造人气上下功夫,积极打造集散、物流、会展三大中心。一是建设晋城旅游集散中心。由各旅行社、星级饭店、纪念品商铺进驻文体宫,并在晚间表演固定的地方特色节目,将其打造成为游客提供咨询、投诉、提供线路、安排行程、预定饭店等各项服务的集散中心;二是建设晋城物流中心。在西上庄村建设占地500亩的商贸物流园区,在七岭店村建设占地1000亩的工业物流园区,在晓庄村建设占地500亩的现代物流园区。以期通过三个物流园区的建设,充分凝聚人流;三是建设晋城会展中心。借助晋城星级饭店数量多、质量高,城市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交通便利,地处山西和中原的连接地带,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吸引省内、中原乃至全国的会议在此召开。我们力争通过集散中心、物流中心和会展中心的建设,聚集人流,营造人气,促进旅游业蓬勃发展。
记者:第二届中国·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请问王市长,本届国际围棋文化节取得了怎样的成绩,今后怎样进一步推进晋城市由煤炭大市向旅游大市、旅游强市迈进?
王茂设:太行花开迎盛会,丹河扬波送嘉宾。经过四天紧张有序的活动,以“围棋源地·文化晋城”为主题,以“一节两会”为主要内容的第二届中国·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取得了圆满成功。本届国际围棋文化节成功举办了五项围棋赛事,代表了国际、国内职业和业余围棋选手的最高水平,众多围棋选手云集棋源圣地,切磋交流,共同推动了世界围棋运动和围棋文化的发展。同时,围棋文化节还包括体育、文化、经贸、旅游、对外宣传等5大类35项活动,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节庆模式,形成了“文化、体育搭台,经贸、旅游唱戏”的综合性节庆活动格局,其较强的集聚效应,对宣传晋城、扩大影响,提升城市知名度,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将产生较好的效果。其中经贸洽谈会贸易额23736万元,拟引资额6552万元,实际引资额238万元。
今后,我们会进一步组织好“神奇太行·经典晋城”旅游月活动,组织中国古堡旅游节、太行风光旅游节、旅游戏曲文化节、白马禅寺祈福节、历山舜王坪舜文化旅游节,晋城旅游美食节、炎帝文化旅游节、珏山青莲寺赏月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继续召开旅游推介及企业招商引资会。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旅游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晋城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全力打造“中西部旅游强市”,使晋城市由煤炭大市向旅游大市、旅游强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