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滨海大道 掘金“一市两港”
2009-8-3 0:4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营口滨海大道是全省最早开工建设、最早竣工通车的滨海产业大道。
早在2003年,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开放的双重背景下,营口即做出了“以港兴市”的战略决策,将营口(鲅鱼圈)经济技术开发区纳入全市经济发展圈,决定举全市之力建设滨海大道工程,构筑“一市两港”联动发展的黄金产业通道。
2006年7月,50多公里的滨海大道率先竣工通车;2008年8月底,营口全境80.8公里、全部按一级路标准建设的滨海大道竣工通车,这为营口经济的提前启动和加快发展抢得了先机。
“一市两港”的黄金纽带
营口滨海大道贯穿2市(县)、2区、14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28个自然村屯,将沿途旅游景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各产业园区和营口港连成“一线”。滨海大道竣工通车后,像一条黄金纽带,将营口冶金产业经济区、高科技园区、矿产资源开发加工产业经济区、海洋产业经济区、滨海旅游产业经济区、农村产品加工经济区、物流及临港工业经济区、旅游度假区和石化工业经济区9个专业园区连成一片,形成营口沿海整体带状经济发展区域,大道沿线存量土地和既有资源的优势更加突显。
滨海大道自北向南,横贯海岸线,成为营口产业基地与营口新老港区及周边城市连接的最重要交通干道,增强了营口港的辐射功能。
营口港目前已建设成为亿吨大港。亿吨大港对交通提出新的挑战,道路功能也要适应亿吨大港的需求。滨海路建成后,距港区的北门只有1.5公里,营口港疏港可以通过滨海路直接北上到达内蒙古的三市盟。可以说,滨海路建设对营口新老港口的发展、港区的建设意义重大。
随着滨海大道的建成,沿路已迅速形成集各种工贸企业为一体的高速发展的经济发展地带。滨海路不仅仅作为连接营口市区与开发区唯一的沿海陆域交通路线,随着辽河特大桥的建成,还将是一条通往盘锦、锦州和北京的又一便捷通道。与此同时,滨海路还将为营口主城区向西南滨海发展提供可能和有利条件,将为沿线发展工业、贸易、旅游、渔业、房地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项目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年来的实践表明,滨海大道已经成为一条力推营口成为沿海经济强市的黄金纽带。
“重化工业”之路
由于港口城市发展重化工业的成本优势,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重化工业临港化就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格局。在渤海岸畔占据重要位置的营口市,抓住国际、国内重化工业梯度转移的有利契机,乘势而上,大力实施以港兴市和工业强市战略,充分发挥港口和滨海大道的集聚、牵动作用,招商引资,打造沿海经济带,全力培育冶金、石化、重装备制造及电子信息等产业。
2006年到2007年,在滨海大道沿线,相继有鞍本集团营口鲅鱼圈港钢铁项目、中冶京诚(营口)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中试基地、富士康科技集团营口科技园、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宽厚板升级改造、营口仙人岛港区工程、营口港鲅鱼圈港区四期工程、华能营口电厂二期、渤海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启动建设。这些涉及冶金、石化、重装备制造、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大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了营口工业的产业产品结构,使营口的冶金、重大装备制造水平从此步入国内一流梯队,极大地拓展了营口工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近三年来,营口更是驶入经济健康、良性发展的快车道。GDP年均增长幅度连续几年超过20%以上,在全省名列前茅。地区经济总量也由原来的全省第七位一跃升至第四位。
营口实践,已成为辽宁打造沿海经济强省的一个缩影。本报主笔 刘长杰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