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船公司资讯

建设强大中海 争创世界一流

2009-8-4 14:4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由上海海运、广州海运、大连海运、中海劳务、中交船业共同组建的中国海运集团1997年7月1日正式在上海成立,CHINASHIPPING的司旗伴随着庄严的五星红旗,在雄伟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中国海运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十余年来,中海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坚持科学发展,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以持续跨越发展的坚实步伐,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克服了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坚忍不拔、开拓奋进的难忘历程,写下了中国海运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十余年来发展成果集中体现在:中国海运已经基本建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集团;已经成为事关国民经济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的国家53家重要骨干企业之一;已经成为在航运界具有重要影响和领先地位的大型的、综合性航运公司。
辉煌的十年
    中国海运十余年来发展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基本建成了一支大型化、规模化、专业化船队。
    集团1997年组建时,仅有750万总载重吨、平均载重吨1.8万吨的船队;目前已拥有1800多万总载重吨、平均载重吨为3.7万吨的大型化船队,截止到2008年总计新增船舶运量1000多万吨。这是中国海运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基础,船队发展速度之快、船舶增加数量之多、船队结构优势之强,在航运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集装箱船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位居世界班轮公司十强之列;油轮船队已形成由12艘VLCC为主力船型的发展规划、结构合理、优势明显,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油轮运输船队之一;干散货船队正在向23万吨、30万吨大型化船队方向发展,始终是沿海最大的干散货船队;客轮船队不断得到优化;汽车船队逐步形成规模化船队;LNG船队的发展正在积极推进。集团船队实力持续、快速发展壮大,有力地促进了主业不断做强做大和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第二,运输能力不断提高,支持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十余年来的发展,集团的年货运量平均增长保持在10%以上。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增加了1.56倍和2.36倍。其中,集装箱重箱完成992.5万标准箱,煤炭运输完成1.2亿吨以上,原油运输进口市场份额不断增大,旅客运输在渤海湾市场中安全、温馨服务名列前茅。中国海运在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家航运产业的 “脊梁”,多次受到了国务院以及国资委、交通部等上级领导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
    第三,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回报国家贡献加大。
    1997年集团组建时亏损1.84亿元,经过努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扭亏为盈,十余年来盈利总计超过300多亿元,集团曾被中宣部、国资委评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大典型之一,在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被评为业绩优秀企业。
    第四,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
    在航运主业带动下,码头业、物流业、制造修理业、船舶管理业、供贸业、信息业、金融业都得到了较好较快发展,已成为 “依托主业优势、支持主业发展”的重要产业链,已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集团参控股码头投资项目达到13个,是集团重要的优质产业;船舶工业坚持 “修造并举,以修为主”方针,船舶建造开始起步,江苏江都造船基地已签订60多艘造船合同,合同总额超过150亿元;上海长兴岛现代化、大型化修船基地正在加紧推进,年修船量位于国内前茅;集装箱制造已形成年产45万标准箱的造箱能力;船舶管理业加强一流船员队伍建设,发挥重要支持保障作用;物流业坚持改革,调整结构,实现稳步发展;供贸业坚持改革联营,已经跨上了新的发展平台;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集团重要的“一号工程”,是主业发展的重要保证;金融业地位日益增强,为集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支持。
    第五,境外网络不断完善,全球经营能力增强。
    十余年来,集团不断加大境外产业发展,建立和完善全球化经营网络,CNINASHIPPING以其 “诚信四海、追求卓越”的实践和风采,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受到了世人瞩目。集团境外网络已覆盖全球五大洲100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成立了香港、北美、欧洲、东南亚、西亚、韩国等6大控股公司,下设90多家公司、代理、代表处,营销网点超过400多个;境外员工超过2300名,其中外籍员工达2200多名,实现利润已占到集团总利润的40%左右,境外产业已成为全球化经营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第六,职工福利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
    十余年来,集团运输全员劳动生产力增加1.92倍,年均增长率为12.7%;职工工资总额年均增长率达到10%左右,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也得到同步增长,整体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运输船员工资、奖金、伙食费和 “四金”等综合水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集团积极执行和贯彻国家政策,结合企业发展和效益能力情况,坚持 “以人为本”,千方百计地关心、关爱广大离、退休人员的生活,采取多种途径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设立了1000万元退休船员帮困基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宝贵的经验
    中国海运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也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是:
    第一,坚持深化改革是取得成功的根本动力。
    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海运的今天,坚持改革使集团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深化改革使集团发展获得了强大的前进动力。
    十余年改革,将中国海运这样一个原属于计划经济体制机制下的老企业,改革成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新企业;将一个原以沿海运输市场为主的区域性企业,改革成一个以远洋、沿海运输市场兼营的国际性企业;将一个原由行政方式组合起来的传统企业,改革成一个以资产为纽带、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具有较为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
    然而,历史从来不会把所有的好运悉数奉送给某一个追求者。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始终挑战着国内航运企业。为了适应市场,中国海运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专业化重组,诞生了中海集运,使中海油运、中海货运等船公司以更强的实力参加市场竞争;改革使一大批相关产业应运而生,跨上新的发展之路;改革使中国海运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强者;改革使中海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十余年发展中,中国海运在经营机制、管理机制、资源配置、资金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根据形势和发展需要,进行了持续、深入、全面的改革,全员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
    第二,坚持创新是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 “灵魂”,也是企业发展的 “灵魂”。十余年来的发展是中国海运不断创新发展的历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 “创新”是企业惟一不变的制胜法宝。
    坚持发展战略的创新。集团成立之初,家底薄、资金少、实力不强,如何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中国海运及时、正确把握了全球经济发展和航运发展趋势和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发展做强做大航运主业的发展战略,并以发展集装箱运输为战略突破口,通过低成本租赁、自有船舶改造、市场的反周期运作、与大货主联营合作等一系列战略创新,实现了持续跨越发展。中国海运就此登上世界航运舞台,成为令世人瞩目的新军。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增强了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境外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中国海运在油轮和干散货船队发展、资金运作、人才培养、精细化管理等方面都结合企业实际,坚持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坚持发展理念的创新。中国海运确立了 “建设世界一流航运企业”的发展目标,激励着中海人努力拼搏、勇创一流;中国海运开展了 “站在新起点,我们怎么办”的大讨论,激励着中海人胸怀大志,从我做起;开展了 “树新风、创一流”的主题活动,激励着中海人昂扬斗志,争先创优;开展了 “一流企业、一流员工”素质工程建设,激励着中海人赶超先进,永不停步。现在,中国海运提出了“百年中海”的发展理念,将会永远激励着中海人为之奋斗不已。
    坚持发展机制的创新。中国海运坚持 “抓住沿海、拓展远洋;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发展定位;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方针;坚持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中海集运在香港H股成功上市并于2007年12月回归A股;中海发展回归A股,中海海盛发展加快;中国海运还加大参与银行和大企业等战略投资;强化资金集中结算和统一管理;坚持 “六个统一”经营方针;通过内部改造和优化船舶资源的市场配置,收购了两个船厂,增强船舶修造综合实力;建立主营船员人才库,加快一流船员队伍建设等,通过发展机制不断创新,推进中海事业向前发展。
    第三,坚持一流队伍建设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集团成立时职工人数约为4.7万名,目前约为4.5万名,十余年间职工队伍的质量发生根本的变化。集团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认真贯彻落实集团 “十五”、 “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培养选拔年轻优秀人才,通过公开招聘等多种有效途径,构筑集团人才队伍优势,基本形成了以 “四化”为标准、符合 “爱中海、有思路、能干事”工作要求的企业领导人才队伍;基本形成了具有国际化经营管理素质和能力、老中青结合、年轻化优势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基本形成了具有驾驶超大型船舶能力、适应国际航行需要的船舶高级技术干部的骨干队伍。
    第四,坚持合作双赢,是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有序竞争中,谋求合作共赢,是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航运是服务产业,只有在为大货主服务中,才能求得更好更快的发展。集团坚定不移地推进与大货主长期合作方针,先后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神华、华能、中煤等大型能源企业,与首钢、宝钢、武钢等大型钢铁企业,与中远、中外运、民生公司等航运企业,与上海、天津、大连、广州等主要枢纽港,与江苏、福建、海南、天津、广州、深圳、大连、青岛、连云港、宁波等省市,与国内外各大船厂,与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与世界各大班轮公司,与境外各大货主、港口等加大了联营合作,成效显著,为企业拓展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增强了抗风险综合能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五,坚持强化管理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集团形成了一整套适应市场、符合企业发展规律和需要的管理机制和体制。在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安全监督、资金资产、成本控制、人才建设、风险防范、民主管理、海外管理、信息管理、绩效考核、企业文化、廉政建设等方面,坚持责任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具有以下鲜明特点:一是形成了以精细化为导向的管理理念,管理资源不断得到整合和优化,管理整体优势得到提高;二是形成了集团管理的执行力风格,坚持精干高效;三是形成了扁平化的管理体制,有效管理的幅度和控制力明显增强;四是形成了采用现代先进技术,以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为主要形式的管理手段;五是形成了以 “对标”为载体,寻找差距,强化整改,以赶超先进为目标的管理体系。
    第六,坚持强化负责任的企业是大型国有航运集团应具备的品质
    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显现。确保煤电油运是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较快发展的政治任务。中国海运以大局为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决贯彻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以国家利益为重,发挥大型国有航运企业的骨干作用,确保沿海重点用户不停机、不停电;坚持确保重点、确保合同、确保电煤的运输方针,千方百计挖掘潜力,以牺牲效益的代价保障煤电油运。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时期,作为国有大型航运企业更是发挥了特殊作用。面对2003年 “非典”和2008年的低温雨雪冰冻和地震灾害,他们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全力以赴,为抗击灾害和保障经济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七,坚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是集团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集团党组 (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融入经济工作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中国海运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海运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先后三次对集团主要领导作出重大调整,集团领导班子实现新老平稳交替,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通过 “三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及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贯彻等,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开展 “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各级领导班子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参与激烈的国内外航运市场竞争中,领导班子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推动创新、应对复杂局面等五个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 “爱我中海、勇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和 “诚信四海、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弘扬。通过加强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建立健全惩防体系,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远大的宏图
    在2006年年中经理书记会议上,中国海运正式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百年中海的发展理念,这是中国海运未来发展战略选择。
    “百年中海”,寓意着中海事业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能够始终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永葆青春活力和盎然生机,犹如长江后浪推前浪滚滚向前,犹如浩瀚的大海生生不息。
    站在当今看未来,跨过十余年看百年,如何为 “建设百年中海”负起历史责任?建设百年中海,首先要立足眼前,确保集团 “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实现;还要规划未来,为今后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通过努力,集团实施 “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但十余年来的发展已经证明,只要充分利用好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海人是有能力、有智慧、有勇气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引领和推动中国海运这艘巨轮驶向胜利的彼岸。
    为了实现集团 “十一五”发展规划,集团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一个目标、三个服务、四个着力于。
    “一个目标”,即:到2010年,集团基本建成更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家30~50家重要骨干企业之一,努力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世界一流水平的航运企业。
    “三个服务”,即:按照国家对中央企业的总体要求,一是承担为国民经济建设、国家能源安全、重要物资运输服务,发挥在事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运输中的支持、保障作用。二是为客户服务,在服务中求得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三是为船舶、为基层、为群众服务,依靠广大干部职工构建和谐中海、百年中海。
    “四个着力于”,即:一是着力于坚持科学发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二是着力于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综合优势;三是着力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