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海运资讯

明年6月500吨级船舶可畅航莞惠

2009-8-7 0:1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东江“黄金水道”航运鼎盛时期,江面上每隔两三百米就有一条船,船只连绵数十公里,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场面极为壮观。    但如今在东江惠城区横沥段行船近10公里,却几乎看不到船舶的影子。 
  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江“黄金水道”,今日为何如此落寞? 
  浩大的东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能否让东江"黄金水道"重现昔日的辉煌? 
  此时,更有专家大胆提出,以运河方式连通大亚湾海域,打通东江在惠州的出海口,建立内河和海上联运快捷通道,实现江海直达。 
  如果东江“黄金水道”真的能直达大海,那么,对惠州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航道整治 
  东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干流全长562公里,流域面积35340平方公里。东江从惠州横穿而过,东江干流从河源龙川枫树坝水库至东莞石龙共355公里,流经惠州市境内就长达178公里,约占50%。 
  东江中游有浅滩30多处需整治 
  日前,记者跟随广东省东江航道局工作人员来到东江中游航道整治工程的地点之一??? 
  惠州横沥渡狗龙浅滩。放眼望去,这里碧水宽广,翠屏连绵。一条条用石头垒成的、呈浅白色的丁字形坝头沿两岸而筑,这里便是航道整治的一个缩影。 
  “筑丁字形坝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水流动力作用,把河床的泥沙滞到丁字形坝之间,通过水流的冲刷作用,来降低河床,加深水深,提高通航能力。”省东江航道局副局长何海胜说,目前渡狗龙浅滩整治工程已经完成80%,预计今年9月底全部完工。届时,渡狗龙水深将达到1.5米,可通航300吨级的船舶。目前整个东江中游有浅滩30多处,需筑坝200余条。 
  “现在的渡狗龙浅滩的通航能力大概在80吨至100吨左右,较大吨位的船只是过不去的。”何海胜说。 
  中下游航道整治预计明年6月完成 
  告别了渡狗龙浅滩,我们来到了同样位于东江横沥段的墨园渡口。与渡狗龙浅滩相比,已经过整治的墨园渡口的水要深一些。上了船,工作人员用“花杆”为我们测得墨园渡口水域的水深为1.5米至2米之间。工作人员介绍说,当年整治之初,这里的水深只有0.5~0.6米,目前已经具备通航300吨级船舶的能力。 
  “东江中游航道整治主要是以筑坝、疏浚为主,加深水深,而下游航道整治则以炸礁为主。整个东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预计明年6月完成,届时可实现东江中游(河源~惠州)通航300吨级船舶,下游(惠州~东江口)通航500吨级船舶,石龙以下的东江北干流,整治后可通航1000吨级江海轮。”何海胜对东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充满信心。 
  航运落寞 
  昔日风光无限的“黄金水道”为何今天如此落寞? 
  虽然墨园渡口水域可通航300吨级船舶,但记者从墨园渡口乘船往下游行驶近10公里,几乎看不到船只的影子。 
  今昔对比,何海胜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东江内河航运的鼎盛时期,江上每隔两三百米就有一艘船舶,船只在江面连绵数十公里,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场面极为壮观。 
  “重陆轻水”使内河营运逐渐被边缘化 
  造成今天东江水运严重萎缩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水路建设期长,见效慢,很多地方交通建设都存在“重陆轻水”的现象,使得内河航运逐步被边缘化;另一方面,目前通航的船舶大多为300~800吨级,东江不少水域由于水深不足,通航能力只有80吨至100吨,造成很多船舶无法在东江上正常行驶。 
  此外,更加迫切要解决的是东江水域上水电站枢纽过船设施分属多个业主,存在管理不统一的问题。东江干流规划的15座水电站枢纽中,建成和在建的有13座,从已建成的3座业主投资建设的枢纽来看,有的船闸建设缓慢,有的船闸建成后未通过主管部门验收,有的船闸须船舶长时间等待过闸,船主怨声载道。 
  8成船舶离开惠州 
  根据省东江航道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3~2004年度通过惠州广和观测点的船舶数量为11.06万艘次/年,2006~2007年度通过观测点的船舶数量减少为4.88万艘次/年。 
  由于种种原因,惠州本地船舶约有80%转到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开展水上运输,只有约20%在本地从事运输。 
  求解振兴 
  博罗县园洲镇的一家企业算过一笔账,把一船卷纸运到广州港口,走水路的运输成本仅是陆路的十分之一。据测算,目前内河航运的运输成本约为铁路的二分之一、公路的五分之一。一艘千吨级船舶的运量就相当于一列火车的运输量。可以说,内河航运具有铁路公路无法替代的成本优势。故目前包括惠州在内的东江沿线地方政府对发展内河航运需求强烈。 
  省市齐推“黄金水道”振兴 
  一方面是东江航道建设标准和通航能力低,造成东江航运的严重萎缩,另一方面是目前地方对发展内河航运需求强烈。 
  重新振兴东江“黄金水道”内河航运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2005年省政府决定投资2.45亿元,分别对东江中游、下游航道开展工程浩大的全线整治。目前,东江干流的航道条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明年6月航道整治工程全部结束后,300吨级的船舶将可以在东江上畅行无阻。 
  而近年来,惠州市政府已经拨付了1100万元航道建设专项资金,对东江航道整治和内河航运给予支持。 
  设想建运河实现江海直达 
  水电站枢纽过船设施分属多个业主,管理不统一问题最近也引起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 
  省政府在今年6月下发的 
  《关于加快内河航运发展的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会议纪要》”)明确提出:在省内建立交通、港航、水利、电力、环境等涉水部门的协调机制,逐步理顺关系,统筹发展战略,统一发展规划,协调航运建设,确保内河航运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这意味着水电站枢纽过船设施分属多个业主,管理不统一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的 《关于加快我省内河航运发展的研究报告》直接促使这份《会议纪要》产生。”何海胜告诉记者,专家们在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和建议:以运河方式连通大亚湾海域,打通东江在惠州的出海口,建立内河和海上联运快捷通道,实现江海直达,拓展沿海港口腹地,促进东江航运和惠州港口发展。 
  “目前全省正在调研的3条运河分别是沟通东江与韩江的东韩运河、北江与湖南湘江的粤湘运河,以及沟通东江与大亚湾的东大运河。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设东大运河的条件最成熟,可能性也最大。”何海胜表示,东江连接淡水河、淡澳河,距离大亚湾出海口较近,建设成本不是非常大,而且一旦东江联通大亚湾出海口,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把货物从东江惠州段运到大亚湾出海口仅数十公里,而目前把货物从东江惠州段运到东江口、再从珠江运到广州港口,路程近200公里。也就是说,实现江海直达之后,东江内河航运至海港成本将大大降低,仅为现在的六分之一或五分之一,而且还可以通过内河航运促进惠州港口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港务管理局局长黄茂良也表示,这个设想一旦实现,惠州内河航运发展潜力将非常巨大,而且可以通过海铁联运,拓展腹地市场,油品、河砂、水泥、粮食、煤、农副产品等都可以通过东江运输。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