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中国之门剑指全球枢纽
2009-9-21 12:4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世界航线发展论坛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全球最快经济发展速度和最快民航市场发展速度的国家召开,再合适不过了。”英国航线发展集团首席运营官大卫·斯特劳德说。
9月13日至15日,英国航线发展集团主办、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承办的第十五届世界航线发展论坛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
敞开中国之门世界航线发展论坛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民航盛会,而今年这一届论坛无论参会人数、论坛规格还是展馆规模,都创下了历届之最。
据统计,本届论坛共有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航空公司、500多家机场、70多家旅游及贸易组织、10余家国际组织、150多家供应商、60多家国内外媒体,近3000名代表参加。包括英航、汉莎等在内的知名航空公司,法兰克福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等大型机场,以及ICAO(国际民用航空组织)、ACI(国际机场协会)、世界银行组织和亚太航空中心等行业组织均派代表出席。展厅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约为上届航线发展论坛的两倍,共设有49个特装展位,52个标准摊位,359套一对一会议桌。
记者看到,展馆内以各国机场占据的展位居多,它们设计新颖,造型独特,生动地体现了该国或地区的风土人情。其中展位面积最大、最引人注目的是首都机场集团旗下的机场群,有的展台形似蒙古包,有的恰似雪中小屋,有的采取皇家宫殿造型,有的采用吊脚楼格局,匠心独具,并且穿插着民族歌舞、变脸等文艺表演与茶道、纺织等民间手工艺的展示,吸引了很多外国代表驻足观看。这也契合了本届论坛的主题———“敞开中国之门”。
除参观展馆内各参展单位的宣传展示外,本次论坛还安排了机场与航空公司之间的“一对一”会谈上万场次。记者看到,数百张小方桌摆放在展厅一侧的会谈区,桌上有航空公司或者机场的名牌,不少代表正在进行着一对一的会谈。此外,展厅还设有信箱,不同的格子代表不同的航空公司或机场,代表如果想和哪个公司进行商谈,可以把相关内容、会谈时间和联系方式写在专门的预约卡片上,由工作人员投递到被邀请方信箱。被邀请的代表将反馈信息写在这张卡片上,再由工作人员投递回去。这种方式不但效率高而且颇具亲和力。
许多机场、航空公司和供应商借这次机会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沟通,并就未来的合作达成了初步意向。承办方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收获颇丰,旗下9家成员机场共洽谈航空公司400多家,达成合作意向90多项。北京首都机场共与36家航空公司达成了初步意向,其中9家有望在近期新开或增加北京航线。
“我们公司想通过这次论坛寻找更多的商务机会。”吉祥航空参会代表沈岩和同事坐在专属的会谈桌边等待会谈对象到来。他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意欲开拓国际航线,特别想与东南亚国家的机场进行接洽。“这样一对一的交流形式很好。以前行业协会也组织过,但范围基本上限于国内机场。这次论坛能让我们接触到很多国家的机场,同时也是展示我们公司的一次机会。”
争做枢纽在论坛的展厅中,每个机场的展台几乎都有地图展示,以该机场为中心,辐射出多条航线,通达世界各地,争相体现自身已经具有或正在发展中的枢纽优势。
发展枢纽航空系统是当今世界大型航空公司和机场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航空运输生产组织形式,由中枢航线结构和枢纽机场共同构成。其中,枢纽机场是能提供一种高效便捷、收费低廉的服务,从而让航空公司选择它作为自己的航线目的地,让旅客选择它作为中转其他航空港的中转港。它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航空港企业发展的需求。
此次论坛上,马来西亚机场推出了一项名为“新一代枢纽”的计划,意欲让在其旗下吉隆坡国际机场(KLIA)转航班的旅客,不论其是乘坐全方位服务的航空公司班机,还是廉价航空班机,都能享受到舒适与顺畅的航班连接服务。KLIA有两座航站楼,其中的廉价航空航站楼距离主航站楼20公里,“新一代枢纽”计划将包括航班中转乘客休息室、航班连接行李认领、收集和转送以及航班延误连接等服务,方便乘客中转。马来西亚机场希望通过这一计划,统一所有航空公司网络,如同步调整航班时间表以达到最佳航班链接,通过与航空公司商业合作以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乘客将KLIA列为他们首选的中转机场。
迪拜国际机场也借此次论坛大打“枢纽牌”。“从迪拜到占世界上三分之一人口的地区只有4小时飞行距离,到世界三分之二人口的地区只有8小时,所以,对于航空公司来说,迪拜是一个很好的中转地。”迪拜国际机场市场部一位负责人表示。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迪拜国际机场的货运吞吐量达到87.5万吨,较去年同期仅下降了0.76%,在全球货运市场大幅萎缩的大背景下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且迪拜国际机场60%~70%的货物属于中转货物,作为阿联酋航空公司的枢纽,货物经过迪拜国际机场可以中转到世界各地。由于迪拜国际机场接待量接近饱和,迪拜正在修建一座新机场“AL-Maktoum”,明年6月投入运营,届时年客运量将达到500万人次,随着规模的扩大,预计2020年将达到1.4亿人次,“AL-Maktoum”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场。
作为中国最大的空中门户,首都机场枢纽建设具备良好的条件,有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极佳的区位优势,航线网络优势以及充足的资源条件。但与世界大型枢纽机场相比,目前首都机场的国际旅客尤其是中转旅客的比例仍偏低,国际航线网络不够发达导致大批中国旅客不得不飞往新加坡、迪拜、韩国仁川、日本成田等机场中转。目前,在世界主要大区内,只有亚洲枢纽机场的地位尚未确定,中国、韩国、新加坡和日本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都在为抢占亚洲枢纽机场这一地位不遗余力。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表示,今年对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目标之一就是直指2015年,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建设成为大型国际枢纽机场。
首都机场最大的基地航空公司负责人,中航总经理、国航董事长孔栋在本届论坛上表示,实施以北京枢纽为核心的枢纽网络战略是国航战略重点之首。孔栋认为,目前在北京枢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在北京枢纽时刻资源仍然严重不足之外,是航班波质量有待改善,首都机场的航班波型和有效衔接航班数量与国际典型枢纽还有较大差距,国内、国际互转的时间缺乏竞争力,与仁川、成田等周边机场竞争对手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外,记者从本届论坛了解到,我国将打造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枢纽,并实现三大枢纽之间每30分钟一个航班。而昆明、成都、西安、重庆、乌鲁木齐、郑州、沈阳、武汉等区域枢纽与三大枢纽间则将实现1至1.5小时一个航班,其他干线机场到三大枢纽间则保证1.5至2小时一个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