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港口资讯

我国港口运输,在艰难中前行

2009-9-22 13:4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今年初,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长三角港口经济运行压力加剧:货物吞吐量增幅降低,个别港口出现负增长;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急剧回落,不少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显著下降;集装箱吞吐量大幅下挫,运价低迷,形势严峻;港口企业经济效益降低;区域港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二季度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形势好于预期。在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带来严峻挑战之时,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建设“两个中心”的意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长三角港口经济运行总体上好于预期,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重视。
经济下行,对外贸易大幅下降
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186亿元,同比增长8.4%,高于全国经济增速1.3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为23%,较去年同期稍有下降,主要是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特点显著,受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较明显。其中,上海市实现生产总值6612亿元,同比增长5.6%,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4.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为1992年以来历史最低增幅,为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之后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经济转型面临巨大压力;江苏省实现生产总值15530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三,同比增长11.2%,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高于预期、高于全国、高于沿海地区,领跑长三角地区;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10044亿元,同比增长6.3%,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5.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影响非常严重,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自去年11月份逆转为负增长后急剧下降。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大幅下降,6月份同比数据下降减缓,外贸进出口总值、出口值、进口值降幅均有所收窄,出现低位企稳态势。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为9461亿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5215亿美元,同比下降21.8%;进口4246亿美元,同比下降25.4%5贸易顺差969亿美元,同比减少21亿美元。长三角地区完成进出口总值3475亿美元,同比下降23.2%,稍低于全国平均降幅,外贸总量占全国36.7%,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分别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205亿美元、1440亿美元、83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下降,降幅分别为23.5%、25.1%、18.9%。
运输需求减少,水路货运量下挫
受世界性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上半年发达国家经济走向衰退,国内经济增速回落,国际贸易量大幅下降,运输需求受到严重抑制,水路货运量明显下挫,尤其是远洋运输受到重创。上半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14.83亿吨,同比增长1.8%,增幅回落9.6个百分点。
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6.01亿吨,同比下降6%,占全国比重41%,较去年同期回落5个百分点,长三角水路运输受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利因素的影响较明显。其中,上海市完成1.77亿吨,同比下降17.3%;江苏省完成1.79亿吨,同比增长6.5%;浙江省完成2.45亿吨,同比下降3.7%。
货物吞吐量增幅降低,个别港口出现负增长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港口生产的冲击非常严重,1月和2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延续了自去年11月以来的负增长,3月逆转为正增长后港口生产情况出现持续好转,连续4个月保持增长,二季度全国港口生产出现明显企稳回升态势。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2.7亿吨,同比增长2.6%,增幅下降12.9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2.57亿吨,同比增长1.9%;内河港口完成10.13亿吨,同比增长5%。
上半年,长三角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2.83亿吨,同比增长1.7%,增幅下降8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为39%。表明长三角港口对长三角地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贸易的运输保障能力仍具有核心地位,继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上半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体港口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78亿吨,同比下降5.8%,其中,海港完成2,32亿吨,同比下降11.4%;内河完成0.46亿吨,同比增长37.7%,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苏省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5.27亿吨,同比增长4.4%,增幅分别高于上海和浙江省港口10.2个、1.7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5354万吨,同比增长8.8%,内河港口完成4.74亿吨,同比增长3.8%。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浙江省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4.78亿吨,同比增长2.7%,增速回落5.1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3亿吨,同比增长5.1%,内河港口完成1.48亿吨,同比下降2.2%。
上半年,长三角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明显回落,除嘉兴港、江阴港、常州港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外,其他港口增速均有明显回落,个别港口出现负增长。其中,常州港完成1332.2万吨,同比增长28%,增幅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成为上半年长三角地区货物吞吐量增长最快的港口。从季度来看,一季度长三角港口受金融危机的拖累比较严重,有8个港口出现了负增长,二季度港口生产出现明显好转,企稳向好态势明显。
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急剧回落,一些港口显著下降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0.11亿吨,同比增长0.2%,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11.2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9.21亿吨,同比下降0.7%,内河港口完成9042万吨,同比增长11.8%。
受外需萎缩影响,上半年长三角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出现负增长,完成3.37亿吨,同比下降2.2%,占全国比重较去年同期稍有下降,达33.3%。其中,上海港完成11856.6万吨,同比下降14.2%江苏省港口完成9908.5万吨,同比增长13.3%,增幅与去年同期持平浙江省港口完成11906.6万吨,同比增长0.5%,增幅下降11.7个百分点。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1月份有7个港口为负增长,2月份有10个港口为负增长,3月份有5个港口为负增长,到4月份以后降幅明显收窄,出现企稳回升态势。
集装箱吞吐量锐减,形势严峻
对外贸易大幅下滑导致集装箱运输需求大幅收缩,集装箱运量锐减,我国集装箱吞吐量降幅明显。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596.6万TEU,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一季度减少1.3个百分点,2月份触底后出现降幅收窄的企稳迹象,其中,沿海港口完成5056.1万TEU,同比下降10.7%,内河港口完成540.6万TEU,同比下降13.9%。
长三角地区受外部需求下降影响,集装箱吞吐量降幅较大,完成2043.1万TEU,同比下降12.1%,降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总量比重较去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为36.5%。长三角港口集装箱运输受到了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严重冲击。
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67.2万TEU,同比下降15.5%,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急剧下滑状况,二季度逆势上扬,环比增长较快,企稳向好态势明显,其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完成359万TEU,同比下降7.8%,上半年上海港水水中转比重继续提高,达到42%,洋山港区达到50%。从国际方面来看,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仍居世界第二,排新加坡港口之后,新加坡港口完成1229.9万TEU,同比下降18.1%。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与新加坡港口的距离在拉近,与周边其他国际集装箱大港相比,跌幅为最低。香港港口完成993.8万TEU,同比下降17.3%,釜山港完成561.6万TEU,同比下降17.8%,高雄港完成404.9万TEU,同比下降18.7%。

江苏省港口完成381万TEU,同比下降4%。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作用在进一步增强。浙江省港口完成494.7万TEU,同比下降9.7%,其中,宁波—舟山港完成465.67万TEU,仍居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第八位,降幅低于前七位集装箱港口,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
上半年,长三角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严重下挫,除台州港、嘉兴港、泰州港、常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增幅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外,其他港口增幅均有大幅回落,有8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出现明显下降。从月度生产来看,长三角港口月度集装箱吞吐量为负增长的港口1月份9个、2月份10个,5月份减少到7个、6月份6个,降幅收窄,出现好转迹象。其中,1个港口增幅超过100%,嘉兴港完成8.1万TEU,同比增长125.8%,成为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最快的港口,嘉兴港主要得益于杭嘉湖地区货源的快速增长和积极有效的市场开拓方式。
 
上半年,长三角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区域港口集装箱运输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明显,除个别港口增幅有所提高外,其他港口增幅大幅回落,并有半数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首次出现了负增长,由去年的增量下降转变为存量下降,为多年来罕见。
2、区域港口集装箱运输总体表现出先降后升的特点,虽然部分港口负增长的态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但二季度持续恶化的局面得到扭转,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迹象。
3、经济下行背景下,区域港口集装箱运输生产增长空间收窄,集装箱运输市场竞争开始加剧。以降价为主的箱源竞争不断激化。《长三角港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联动规则》的制订和研讨,起到了一定的市场稳定作用。但缺乏价格管理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港口经济运行中需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外贸出口大幅下降。长三角港口经济运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面临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随着国家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扩内需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效应的显现,我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长三角港口经济总体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但是,长三角港口经济运行中反映出一些问题仍需要高度重视:
1、港口经济下行压力加剧,长三角港口货物吞吐量由近年来的高位运行逆转为小幅增长,一些港口出现了负增长,外贸货物吞吐量增幅急剧下降,集装箱吞吐量降幅突出,港口企业经济效益下降,部分港口企业出现亏损。尽管二季度出现了企稳回调的迹象,但保增长的压力仍比较大。凝聚港航管理部门企业、协会合力,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区域港口健康协调持续发展仍应为当前工作的重点。
2、长三角港口部分货源结构有所重叠,业务分工不够明确,干支布局有待完善,货物流向不够合理,运输组织方式有待调整。
3、长三角港口市场竞争逐步激化。价格仍是当前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循环式的不合理的降价竞争,必将大大降低区域港口企业的经营效益,削弱港口整体发展实力和综合国际竞争力。长三角区域港口管理部门和企业应进一步增强统一市场意识,规范竞争行为和经营秩序,加强合作,共同避免港口市场经营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为迎接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积蓄必要的经济实力。
4、国际港口竞争日趋激烈。东北亚地区各港口正在陆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措施,进一步吸引周边国家外贸进出口货物的国际中转。希望各港认清形势,加强协作,共度难关。
5、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亟待优化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江海、河海直达技术和政策有待深入研究和逐步调整,内河航道网通航条件和合理运输组织系统有待区域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优化改善,进一步提高水水中转比重。
2009下半年港口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尽管近期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转好迹象,欧美、新兴经济体释放出经济止跌企稳的积极信号,但各方面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仍不可低估。经济全面复苏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预计全年世界经济将下降1.4%,我国外需严重萎缩的状况还会持续半年到一年时间。
二季度我国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态势,下半年我国将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等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和相关政策效应的显现,下半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将继续向好。也应该看到,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回升过程还存在不确定因素,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并未减弱。预计全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2.4万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
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仍比较严峻。出口状况取决于外部市场的需求,随着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形势的转好,出口状态可能会比上半年好一些,幅度不会大。加上出口退税政策效应的显现,预计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降幅将在22%左右,外贸出口降幅将在20%,降幅较上半年稍有收窄。
水运需求与经济贸易的正相关性决定了今年我国水运形势不容乐观,港口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总体上看,下半年港口经济将进一步好转。预计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将有小幅增长,一些港口不容乐观;外贸货物吞吐量增幅将继续大幅回落,部分港口持续下降;集装箱吞吐量降幅明显。预计全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65亿吨,同比增长4%左右;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0亿吨,基本与去年持平;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2亿TEU,同比下降7%。长三角港口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7.4亿吨,同比增长3%左右;外贸货物吞吐量6.8亿吨,同比下降2%;集装箱吞吐量4500万TEU,同比下降6%。国务院4月14日出台的关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意见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随着有关政策的实施,对长三角港口发展是显著利好。下半年长三角港口生产将稳步改善,将有力促进区域港口紧密合作,逐步走向协调发展。
长三角地区各港航管理部门、企业、中介组织和区域港口综合协调机构应充分认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更加关注和高度重视处理港口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认识区域港口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紧紧抓住赋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的重大机遇,开拓创新,拓宽合作领域,探索新的方式,加强协调、凝聚合力,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各项工作,自觉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