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国进民退”何以成为话题

2009-9-22 20:0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特约评论员朱增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进民退遂成会议焦点之一。与会的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晓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都不应该成为一个话题。他表示,十年以后中国的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都将只是作为一个企业去行使自己的企业职责。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曾用“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来鼓励各类资本各显神通,发展国民经济。照此类推,不论是国企当大头,还是民企唱主角,或者两者等量齐观,只要能实现市场经济的效率与公平,这确实不该成为一个问题。
    国进民退成为话题,自有一系列事实作为支撑。央企助力地王迭出、山西正在对煤炭产业大行整顿、山钢重组日钢,国进民退颇有几份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如果说单一领域、单一行业的国有资本的权重逐步增大尚属偶然,那么这一现象被众行业、多领域大规模复制, “偶然”也就成为现象了。
    确切而言,坊间对国进民退的口诛笔伐并非指向国有资本开疆辟土对民间资本的挤兑,而是对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现实焦虑与合理担忧。有此一说,倒不是说民间资本在经济增长、效益创造上的能力强于国有资本,而实是后者在效率公平的实现上远不及前者有效。诚然,要论经济体量,民企不能与国企同日而语。且不论世界500强榜单中,上榜的43家中国企业中,只有沙钢一家民企,就是在国内500强名单中,民企也为数寥寥。
    虽然中国早已从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时代,但市场规律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在传统惯性的影响下,占社会资源60%的国有单位对GDP的贡献率至今仍不足30%。当社会生活里的“差序格局”被移植到了经济领域,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失效也就在所难免了。只是,当低效率的国有资本完成对高效率的民间资本的挤兑时,面对劣币驱逐良币再一次上演,我们的内心是否可以波澜不惊?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达成又能有怎样的底气?
    只要资源错配式的替代不被终结,国进民退将永远是国人心头无法解开的一个结。国进民退话题的背后,实则是民众对经济前景、发展预期与自身命运的关注与担忧,这些不可不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