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政策滞后 采购执行不一
2009-9-28 0:3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身负着国家节能减排重任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已经实施了6年,它到底是否完成了使命,这中间有着什么样的曲折?跟随着近期刚刚落幕的一系列协议供货的脚步,就节能强采清单的执行力展开了调查。
经了解后发现,各地政府采购对节能清单内的产品都有区别对待,但是因区别的方式不同而造成实际执行节能清单的力度相差甚远,而相关配套政策的缺失更让节能清单的执行力大打折扣。
强大阵容力促采购
“节能清单从2004年第1期8类、近1500个型号的产品阵容扩大到第5期的30类、20465个型号,如此阵容让政府采购的产品难以脱离采购清单。”宁夏政府采购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清单产品库的不断扩大,将主流产品尽收,这让政府采购节能产品的比例大大增加。
然而,在这一扩容的进程中,强制采购制度的诞生无疑是一个重大转折点。“节能清单出台的第4期也就是2007年的调整,正好赶上我国节能减排工作迈上一定高度,相关部门在肯定节能效果的同时出台了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相关负责人强调,强制采购制度的诞生,让节能清单的认知度和执行力迅速攀升,同时也促进了节能清单与政府采购的快速衔接。
承载着节能减排重任的节能清单在此后每年的调整中,都更加注重与政府采购执行层面的衔接,逐步拉近了与政府采购的距离,如此也让各地执行清单的力度不断加大。天津政府采购严格执行强采制度,凡是纳入清单强采目录中的产品,投标企业及型号必须在该清单范围内,否则,将取消企业参与投标的资格。同时,记者了解到的福建、浙江、安徽等地对于节能清单中强制采购的产品也是全部享用,而产品阵容的不断壮大、种类型号的齐全更为落实强制采购提供了保障。
各地执行力度不统一
虽然节能清单在各地的执行情况总体向好,但是执行的力度却并不一致。目前各地对强制采购的执行大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安徽、天津、福建等省市将强制采购产品全部纳入采购范围,尤其是天津市更将节能灯和节水产品纳入定点采购,入围品牌及型号也全部是节能清单范围内的,实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强制采购。而对于优先采购的节能环保产品,天津等地也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加分政策予以实现,如:天津市在采购执行过程中,对于节能产品加2分、环保产品加2分,宁夏则是加5分。
另一种方式只停留在加分的层面,强制采购与优先采购只是在加分的分值方面有所差异。这些地区通行的做法就是在评标办法中实行不同程度地加分,分值范围大都集中在3分—10分,以此增加节能产品中标的概率。
其实,两种执行方式对于优先采购的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落实强制采购的力度却明显不同。“尽管各地执行节能清单的实际效果存在差异,但是这也让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各地都在积极执行节能清单。强制采购推行仅仅两年时间,各地执行的效果及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业内相关人士如此认为。
周期难以对接
在强制采购效果显著、节能产品销量持续攀升的前提下,节能清单的调整也在提速。“节能清单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要让节能性能和节能技术突出的产品得到鼓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负责人表示,企业节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节能产品换代愈加频繁等都要求节能清单调整随之提速。因此,2009年相关部门首次将清单调整周期由以往的一年调整一次变为今年开始的一年调整两次。
虽然如此调整确保了节能产品的快速流转,但是这又与大部分地区协议供货的一年周期产生了冲突。部分地区政府采购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认为,协议供货入围产品只能及时更新产品价格及相关信息,并不能实现新产品的加入,这必然让新清单的执行大受影响。而业内专家表示,如此矛盾的解决只能依赖协议供货周期的随之缩短。目前,安徽等地已将省本级的协议供货周期缩短为3个月。
在周期难以对接的同时,国家相关配套政策的滞后及其可操作性的薄弱、地方相关政策不能及时出炉等情况同样制约着节能清单的前行,更让好政策难以落地。某地政府采购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相关政策的执行力较弱,本地区则通过出台地方节能的政策予以弥补。有了相关政策的支持,地方节能制度的落实才能脱离加分的层面,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