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百喜:一个内陆城市的“出海”新思维
2009-9-5 0:0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专访重庆外经贸集团总裁朱百喜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小妆) 9月3日,重庆外经贸集团挂牌,看起来只是一家公司成立了,实际上体现了一个内陆城市的“出海”新思维。中国经济时报专访了新生的重庆外经贸集团总经理朱百喜。
重庆外经贸集团的成立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界的共识
记者:重庆成立外经贸集团有何战略意义呢?
朱百喜:因为重庆的对外经贸业务一直处于全国的下游,这是重庆的弱项。薄书记来了以后,就针对这个事开了很多会,研究重庆的外经贸业务在全国的比例、排名,怎么壮大它?所以,就分析了一下现在重庆外经贸的几个企业,感觉比较分散、体量小,既不能和国内的中央公司比肩,更不能和海外的相关公司相比,由于体量小,政策性的支持力度也比较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响应各方的呼声,都希望重庆有个比较大的集团来统一重庆的对外经贸业务。
所以,既有领导的重视,有各部委局的支持,也有下面的呼声,为了这个集团开了几次常委会,说明市里面对这个集团的重视程度。
这个集团成立以后,首先就是要体量比较大,让它能获得的比较多的社会资源和外部资源。由于注册资金有30个亿,有资产,也有现金,这么大的体量,他在地方的外经贸公司中间是首屈一指的了,换句话说,站长银行的角度讲,他可以获得银行较大的授信力度。
从商务部的角度说,地方公司的壮大,他也会有相应政策方面的支持或者项目支持,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项目支持。今天陈建副部长也说了,在公司成立以后,在项目上、政策上,要给与倾斜和支持。所以,下来以后,我们还要和商务部对接。
这样,公司的传统业务可以逐渐做大,新的业务也可以有新的举措。我们感到,市里的目标是比较大的,我们有压力,但是也要争取达到这个目标。从30亿到500亿,17翻呐,可以说是成几何级的增长。
力气大了,可以打组合拳
记者:在业务上,以后有一些什么意向和项目?
朱百喜:五个方面的定位吧,一个事传统的基础业务,我们要做好,还要进一步扩大。第二是成套设备的进出口,现在为什么提倡成套设备的进出口呢?因为它可以带动设计、产品等的进出口。比如说,要建一个大型水利厂,那咱们的水利技术就可以出去,咱们的水利设计业可以出去了,施工队伍也可以出去了。这比以前的单纯的额水利工程承包好多了,因为单纯的工程承包,你只是负责一部分,或者是全方位的服务。这是一个新领域。
像我们的对外承包总公司,他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可以承揽更大规模的业务,那么这方面的发展的速度应该是很快的。
还有现代物流,外包服务等。现代物流和外包服务对我们是一个新的领域,还要加强研究。
走,出去收购海外资源
记者:我听说你们两年前就有这个想法?
朱百喜:成立这么大规模的国有资产,要市委下决心,不是哪个企业能办得到的。
记者:其实你们也看到这是一个方向。
朱百喜:对,包括中国银行、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都说你们要搞个大的集团,这样你的业务量马上做大,资产也可以做大,我们银行的授信也可以做大。
记者:我感觉成立了外贸集团以后,好像将改变以前的走出去的模式。
朱百喜:重庆的贸易出口有天然劣势,像广东,他有香港的来料加工贸易支持,进来算进口,出去算出口,同一个东西算两次。像上海、青岛、日本,很多地方都是这样,重庆没有这方面的地理优势,所以,传统的进出口业务是做不过他们的。但是重庆可以出去收购国外的资源。
记者:是不是国外战略资源上的布局?
朱百喜:重庆在收购资源这块,是和沿海可以比肩的,可以一争高下。所以说,传统的业务要做大,新的业务领域也要拓展,市里面也希望外贸集团把这方面做好。
记者:现在进入了实体经济以后,不仅是力量强大了,谈判的筹码大了,方向也不一样了。
朱百喜:对,现在我们和中央企业谈,自己都感觉财大气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