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制定船舶配套发展新战略
2009-9-7 11:0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金融危机使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韩国开始进行深度反思和总结,不仅对造船和航运企业进行结构调整,还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船舶配套设备生产企业的发展上来,并提出了船配企业大型化、标准化和全球化的新发展战略。
经营规模大型化
韩国的船配企业超过了1000家,其特点是规模小、分散经营、技术和资金力量薄弱、无力承担关键核心配件的研发和生产任务。还过度地依赖某一两家大型造船企业,仅向这一两家船企提供配套,这虽然有协作伙伴关系这一优势,但在大规模现代化生产中必然难以扩大规模,其发展必然受到制约。为引导中小船配企业走大型化发展道路,韩国近来相继在釜山、蔚山和全罗南道造船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带新建中小船配企业工业园。工业园中装备有中小企业无力购置的大型和重型通用机械设备、测试设备,建有合作研发中心,统一构筑了减排设备系统。工业园的土地和相关设备、设施将廉价向入驻的中小企业提供。同种企业联手合作展开研发可以得到政府资金支持,企业还可以参与由韩国船配物资研究院提出的一些专项研发课题,实现产研结合,以此推动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和大型化转轨。
技术和产品标准化
韩国造船工业的发展是以大型船企为中心带动周围中小船配企业集群发展。如果有几家船企都采用某种、或某几种船配产品,则这些产品在韩国国内即成为了不成文的标准,所以长期以来,韩国船配企业均立足于国内市场,除船机之外,韩国船配企业普遍对其技术和产品标准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而近来,船市的低迷使一贯依赖国内市场的韩国船配企业不得不开拓国外市场,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遇到了技术和产品标准国际化的障碍。在此背景下,韩国提出船配中小企业要通过企业技术、产品的专业化来带动标准化的实现。
此前,韩国船配物资研究院、韩国船级社和釜山市举办了船配物资标准化宣传月活动,目的是唤起众多船配企业对标准化的关心和重视,并酝酿在船配企业较集中的釜山市建立船配物资标准化中心。韩国船级社利用其国外业务网和广泛的业务关系,将韩国国内被大型船企所接受和承认的船配物资技术和产品向国外推介,谋求将其定为国际标准。韩国船级社还专门委任下属的技术和质量检验机构对船配企业生产和正开发研制的产品实行国家质量认证,实现国家统一标准,然后将其推向国际市场,韩国的有关机构还利用国际会议、展览等机会将韩国认为技术和产品质量成熟的船配物资推介给国外业界和国际相关认证机构,申请国际标准,以求抢滩市场。
企业经营全球化
韩国船配企业经营实现全球化就是要实现全球化营销产品的经营目标,即实现从国内市场向国外出口市场的转轨。韩国船企现在建造的LNG船、海上钻井设备船等核心技术和设备均依赖外国进口,因此韩国提出了“产学研官”联手进行研发的模式,“产”包括中小船配企业,“官”指的是政府部门,由政府引导船配企业的全球化。
不久前,韩国政府决意投资约700万美元在釜山市建设船配物资出口支援中心基地,目前已开工建设,主体建筑今年年内竣工,3年内整个出口配套设备设施将全部投入运营。中心基地将吸引外国企业、经销商等入驻,构筑起以国内外造船企业、船厂、船东、航运公司、中介商、经销商等为对象的全球化服务网络,向国外客户直接提供产品出口、物流配送、技术服务和售后服务等,并以此逐步打造出韩国船配物资的国际品牌。
目前,韩国已与欧洲、日本和美国的船配企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业务合作关系,并期望借助这些国家的技术和品牌树立韩国船配物资的国际标准,打开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使企业开展全球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