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层罕见参加新船开工仪式
2010-10-11 14:0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朝鲜日报近日报道称, 今年8月22日在中国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举行了“大连开拓者”号深水钻井船开工仪式。参加仪式的包括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等中央、地方政府的高层官员以及公司有关人士等共2000多人。有些国家举行过盛大的船舶命名仪式或下水仪式,但举行开工仪式实属罕见。
中国为何出动高层官员庆祝“大连开拓者”号开工建造?答案可以从中国主要媒体第二天一致刊登的报道题目中找到。即《打破韩国垄断中远船务承建最大钻井船》。
在世界造船行界,承建“大连开拓者”号可谓是象征“韩中逆转”的重大事件。因为,这艘船是造船业附加价值最高的“钻井船(drillship)”。从2000年到今年上半年,全世界发出的47艘钻井船订单全部由韩国承接的。自去年上半年以来,韩国造船业在造船业三大指标——手持订单、新增订单、完工量方面陆续将第一的宝座拱手让给中国。但因为在钻井船、液化天然气(LNG)船等高附加值船舶领域和中国存在差距,所以仍以“造船业第一大国”聊以自慰。然而,“大连开拓者”号无情地夺走了韩国造船业仅剩的一点立足之地。
可称之为未来增长动力的太阳能产业情况如何?德意志银行评选出了世界七大太阳能企业。令人惊讶的是,第2、4、5、7位是中国企业,没有韩国企业。也就是说,中国在世界太阳能市场中占据50%.而且,韩国通过干细胞等技术表现出不俗实力的生命工学(生物产业)领域,也在很久以前就被日本占领。
三星经济研究所通过和朝鲜日报社共同进行的“韩中日三国产业竞争分析”得出结论:“中国的崛起使数十年来一直屡试不爽的韩国制造业成功模式不再奏效。”
二战结束后,韩国在造船、存储芯片、液晶显示器(LCD)、电视机、手机、汽车等主要制造业领域力压发达国家居世界首位或崛起为“全球强者”。韩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在芯片、造船、液晶显示器和电视机领域把第一宝座拱手让给韩国的日本总结出了“韩国的成功模式”。即,日本学者、媒体和政府得出的结论是:萧条期果断投资、迅速决策、积极攻占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Volume Zone)。
全球芯片产业极其萧条的1987年以后的四年里,三星电子的年均投资额达3.96亿美元。该数字高达日本四大芯片企业投资总额的2.8倍。造船业开始进入长期萧条局面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现代重工建成世界最大规模——100万DWT级(载重吨)造船厂,开始进军造船业。液晶显示器和汽车产业也选择了类似方式。韩国企业在萧条期先发制人倾力投资后,其他国家企业就会担心生产过剩,所以不敢贸然投资。反复进行这样的投资后,韩国企业逐渐加强了世界市场的配额。
三星经济研究所专门研究员Bok Deuk-gyu表示:“这种成功模式最近因为中国而失去效用。”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拥有强大的投资能力,同时还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内需市场。无论韩国投资多少,中国都会毫不犹豫地投入更大规模的资金。
在资本投资领域,中国1992年超越韩国,2006年又超越日本。在研发(R&D)投资领域,中国2001年超越韩国,专业研发人力也达韩国的7倍(190万人)。借助大规模投资,中国在传统产业——钢铁、重工业、造船、家电领域大力追击或已经超越韩国。
决定未来胜负的新产业领域情况如何?在以“绿色”和“生物”为代表的新产业领域,中国也是遥遥领先于韩国。中国去年在太阳能、风能等新再生能源领域投入了346亿美元。这一数字高达第二位美国的两倍。中国最近又公布了2020年之前在新再生能源开发方面投入780万亿韩元的计划。这一数字是韩国想都不敢想的。经合组织(OECD)去年评选的新再生能源和制药领域十大技术强国中,韩国榜上无名。而中国分别列第七和第九位。在决定未来的竞争中,韩国已经落后于中国。
三星经济研究所指出:“按照目前趋势发展下去,产业主导权可能会按照‘模拟(日本)→数字(韩国)→绿色(中国)’的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