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理政资讯

海关出口风险分类监管在全国推开

2010-10-15 17:3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记者近日从海关总署获悉,出口分类通关今年下半年起已在全国推开;进口分类通关在上海和黄埔海关试点的基础上,试点扩大到全国15个直属海关。   2009年起,海关总署在全国海关开展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出口分类通关改革试点。即在风险分类的基础上,海关通关管理系统(H2000)根据是否涉税、涉证,将报关单划分为高风险重点审核、低风险单证审核和低风险快速放行三类通关作业模式。对诚信守法企业的报关单和其他经风险分析判别为低风险报关单(货物),由计算机快速验放,提高通关效率;对走私违法等诚信度低企业的报关单和其他经分析判别为高风险报关单(货物),实施重点审核和查验。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海关监管、征税、打私、统计等传统职能不断加重,反恐、贸易安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非传统职能快速拓展。而海关队伍加上缉私警察也不过只有5万人,因而面临着有限的行政管理资源和快速增长的业务量的突出矛盾。
  如何做到既管得住,又不影响通关速度,找准这一矛盾的平衡点成为了关键。而最早起源于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理念,给了海关以启迪。
  2009年7月,海关总署在北京、天津等15个海关对出口的海运和空运货物试点分类通关。这些海关出口报关单量占全国出口报关单量的96.5%。一年多来,从15个试点海关反映和相关评估情况看,达到了“优化监管质量、提高通关效率、整合资源配置、缓解关员压力”的改革预期目标。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这些海关83%的出口报关单适用了低风险模式通关,实现了低风险货物的快速放行。从三种通关模式比较来看,低风险模式的整体通关速度比“高风险重点审核”模式快33.3%。
  实施分类通关后,出口货物的风险得到明显区分,海关监管效能明显提高。2009年7月至12月,试点海关数据对比显示,高风险模式中的潜在风险是低风险模式中潜在风险的4.6倍。今年上半年,改革效果继续扩大,试点海关高风险模式中的潜在风险是低风险模式中潜在风险的5.28倍。这种差异,不仅实际验证了不同模式中潜在风险的高低,而且反映出海关风险防范把重点放在高风险模式上,实际监管更加有效。
  此外,分类通关改革后,海关对人力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把节省的人力充实到通关一线,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据统计,开展分类通关的海关把近四分之三的查验力量集中在高风险货物上,高风险货物的查验比例是低风险货物的12倍。今年上半年,82.33%的低风险货物享受到通关便利,而超过7成的查验资源集中配置在对高风险货物进行重点监管上。
  今年上半年,高资信企业(AA类和A类)通过低风险模式放行的货物比率为87.5%。上述数据反映,守法经营的出口企业,更多地享受到了分类通关的便利,体现了海关管理中“守法便利、违法惩戒”的原则,不断引导企业珍惜企业资信,守法经营,努力营造和净化执法环境。同时,通关效率的提高,缩短了守法企业出口货物在港口的滞留时间,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得到了进出口企业、行业协会的充分肯定。15个试点海关所在地政府也多次对分类通关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
  “现在我们通过风险管理,织就了疏而不漏的"网",合法进出就畅通无阻,走私违法就会被"网"住,切实履行依法行政、为国把关的神圣使命。”海关总署副署长鲁培军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