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深水港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2010-10-19 11:3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2009年9月16日,洋山深水港区三期二阶段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宣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主体工程全面建成。它的建成,对于促进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社会和对外贸易发展,提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我国水运的国际综合竞争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 -
国务院高瞻远瞩,提出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要求早日建成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之后,在广大技术人员周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洋山深水港区的宏伟蓝图。
洋山深水港区工程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参与洋山深水港区建设的科研、设计、施工、监理各路精英会聚小洋山。当时的小洋山只是一个面积仅为1.76平方公里的小渔村,岛上淡水稀少,电力紧缺。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没有使建设者退缩,更加激发了建设者不畏艰难、奋发努力的决心,洋山深水港区工程如火如荼顺利推进,取得累累硕果。
洋山深水港区工程开创了我国在远离大陆的孤岛上建港的先河。港区一期工程2005年12月竣工交付使用。建成5个7万至10万吨级泊位,码头岸线长1600米,陆域面积1.53平方公里,年设计能力为220万标准箱。港区二期工程2006年12月竣工投产,共建4个7万至10万吨级泊位,码头岸线长1400米,陆域面积0.8平方公里,年设计能力为210万标准箱。港区三期工程共建7个7万至10万吨级泊位,码头岸线长2600米,陆域面积5.9平方公里,年设计能力为500万标准箱。
三期工程的完成,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洋山深水港区北港区主体工程全面建成,拥有集装箱专用泊位16个,岸线全长5.6公里,设计年吞吐能力为930万标准箱,吹填砂1亿立方米,总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更为壮观的是,在连成一片的5.6公里的码头上,整齐地排列着60台集装箱桥吊,平均不到100米码头就有一台集装箱桥吊,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专业化集装箱港区。在短短的六年半时间里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创造了世界建港史上的奇迹。
洋山深水港区北港区的建成,有效缓解了上海港深水泊位紧缺和集装箱吞吐能力不足的问题。2007年、2008年、2009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三年名列世界第二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已初现雏形。
根据洋山深水港区建设的规划,从2009年开始,洋山深水港区建设的重点开始转移至西港区,至2020年,小洋山一侧可形成10公里左右的深水岸线,布置近30个集装箱专用泊位,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500万标准箱,一个崭新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定将昂然屹立在东海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