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金融危机”和“经济预测”
2010-10-2 10:2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林振强
背景:今年5月以来,全球经济陷入更深的迷茫。欧盟救市后,半数学者认为欧美经济不会“二次探底”,另一半则坚信更糟糕的情况还在后面。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已经陷入长达5个月的真空期。在复杂的宏观形势下,各方该如何应对?在日前举行的“2010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秋季论坛”上,各方都在分析和探讨。
金融危机并没过去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前不久美国发布了一个报告,说美国的危机结束了,已经进入到了复苏阶段,而且在报告的末尾特别加了一句,说以后再发生的危机和本次危机没有关系。我觉得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我们不能只是经济上升就说这场经济危机过去了。
我们很清楚的看到日本在1990年经济泡沫破裂以后,在1992年、1993年曾经出现过短暂的复苏,可最后还是一个20年的长期衰退,或者说至少15年的长期衰退。这个衰退和过去的那场危机绝对是有关联的,就是庞大的有毒资产必须要消化掉。但看到美国消化了吗?没有消化,庞大的有毒资产是被掩盖起来了,是被拖延起来了。这个掩盖和拖延最后总有暴发的时候,总会重来,所以这个问题不解决,美国经济是走不出来的。
对于中国来说有几个问题是值得考虑的,第一次次债危机暴发以后,金融机构要抓现金救市,如果下一波危机再暴发的话,恐怕美国的这些金融机构又会在全球抓美元资产,这样的话在中国就会再次出现美元的倒流,倒流的结果可能会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会产生影响。因为现在大量的热钱进来恐怕也不会趴在银行账上,他们参与地产和股市的投机活动,如果说我们有这一轮的兴旺,如果它再撤出的话,对于我们又是一个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市场和金融机构应该关注这些由危机所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可能动向。
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滞胀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中国经济上半年减速是短期刺激之后出现的自然回落,下半年我们判断经济会继续减速,有两大原因,一是房地产调控的影响对新房开工和建设还没有产生负面影响,这个影响在第四季度可能会比较明显。二是节能减排的政策。
如果说经济增长总是有一个周期的话,现在可能比以前低,但我们判断还是软着陆。中国经济增长会从今年接近10%减速到明年接近9%,而通胀会从危机前的平均2%~3%的增速达到3%~4%的增速。很多人把这个看作是滞胀,我认为是他们对于滞胀的概念不明白。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能达到接近9%的增速,通胀能够保持一个比较温和的水平,我认为是非常好的态势,而并不是所谓的滞胀。
目前对于政策方面,我们判断认为是稳定的,既不会出现过度的紧缩,也不会出现下一轮的放松。如果经济下滑超过了心理预期,比如下降到8%左右,政府可能会启动下一轮的投资规划,其实已经有了一些苗头,包括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珠江三角洲一体化、新兴战略的发展等等。
4万亿的刺激今年年底到期,明年开始如果没有新的投资规划,投资势必迅速下滑,政府绝对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明年肯定会有新一轮的投资上来。投资有两个重点:一是区域发展,现在政府在把东南沿海的经济增长产能往中西部迁移。二是产业升级,明年的投资与之前的4万亿投资不同的是,它不会那么大力度的用在基础设施上,更多的可能是机械设备方面的投资。
总体来看,明年中国宏观经济是软着陆,通胀有风险,也是比较可控的,下一步重点是调结构。但是调结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地方政府热衷的还是投资,下一轮的投资就是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配合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