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打造“三个中心”强化黄三角中心城市地位
2010-1-1 11:0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日前,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正式下发, 这是一个带着浓重的“绿色”和低碳色彩的区域发展规划。《规划》预期,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万元,服务业将成为黄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棋盘中一颗不可或缺的棋子。近日,记者就我市如何利用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借助集聚辐射的双向互动,全力打造鲁北物流中心、黄河三角洲金融服务中心、环渤海南岸商贸信息服务中心“三个中心”,强化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地位,采访了滨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市服务业办公室主任杨焕清。
记者:发展服务业与发展工业一样,没有项目就没有抓手,增长就没有后劲,开放就没有载体。我市如何抓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区位及产业优势,加快服务业项目建设形成循环滚动发展的新格局?
杨焕清: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按照“13288”思路,突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服务业发展一个规划定位,突出打造鲁北物流中心、黄河三角洲金融服务中心、环渤海南岸商贸信息服务中心“三个中心”的总目标,突出推进服务业“三大载体”和产业链项目建设的两大重点,突出“做大、做强、做优、做活”8字工作方针的总体要求和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8大重点行业的统领作用,通过规划引导、科技创新、法制保障、人才支撑、品牌引领、产业集聚、开放带动、政策扶持等,着力做大生产性服务业,做强新兴服务业,做优传统服务业,做活消费性服务业,推进我市服务业快速、高效、优质发展,全面提升全市服务业综合实力和水平,全力打造黄河三角洲服务业发展主战场,促进我市服务业发展的追赶赶超。
记者:《规划》中指出,黄三角服务业发展面向京津冀、环渤海和东北亚。我市如何发挥黄河三角洲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和重要货物集散地的作用,建成鲁北区域性物流中心?
杨焕清:我市物流业发展的规划蓝图可以概括为“34711”工程,即:立足我市实际,按照“突出特色、集聚发展、辐射带动、逐步推进”的原则,全力打造纺织物流之都、农副产品物流之都和环渤海油盐化工物流之都“三大物流品牌”,尽快建成北海新区临港物流、滨城区东城商贸物流、市开发区环渤海现代物流和高新区物流“四大物流园区”,全力建设邹平、博兴、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和大高“七个物流中心”,以及一批物流节点和京博物流、银河物流、西王物流、滨阳工贸等一批骨干企业。通过搭建高效、便捷、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构建起以公路、铁路、水路为骨干的陆海空管网式立体物流网络,形成综合实力强、辐射带动广的以滨州为中心,连接周边城市,面向环渤海和东北亚,对接滨海新区的鲁北物流中心。
记者:《规划》中指出,商务服务业将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和医疗、数字及网络电视、数据处理等新型信息服务业,规范法律、经济鉴证类服务,支持发展投资与资产管理、市场调查、工程和管理咨询、资信服务等服务业,鼓励发展专业化工业设计,积极发展服务外包。请问我市将如何利用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打造环渤海南岸商贸信息服务中心?
杨焕清: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现代化城市商业的建设意义重大。首先要在借鉴先进地区城市商业建设成功模式的基础上,搞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商业网点建设标准,引导城市商业规范发展。其次要积极推进城市中心商务区、区域商业中心及特色街区建设,提高城市商业聚集度,提升流通业发展能级。第三要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优化、完善社区商业业态和服务,加强社区商业服务功能。第四要推进维修、清洁、婚庆、家政、陪护等居民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家政服务信息平台。
农产品流通事关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大力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加快农产品批、零市场及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完善设施,强化功能,增强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其次要做强做大农产品流通主体,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对接,发挥网络、采购、加工、配送、信息等优势,促进产销和城乡衔接。第三要发挥好国家启动的“万村千乡”、“双百工程”、“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切实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一个城市的繁荣得益于商业,也同样离不开商务服务业的大发展,也即离不开信息、咨询、科技、设计、广告、会计、审计、律师、租赁、资产评估、公证、市场研究、经纪、拍卖、担保、典当、产权交易、外贸代理、代办、技术转让等商务服务业的大发展。
记者: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将旅游业从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提升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我市如何抢抓机遇按照《规划》中“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的要求,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滨州旅游新概念?
杨焕清:我市的旅游资源主要涵盖两大块,一个是生态资源,比如沿海沿河湿地、贝壳堤、果园、山岳、黄河等等;另一个是历史人文资源,比如孙子文化、董永孝文化、齐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渤海老区红色革命文化等等。今后,我市旅游业将围绕这两大块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开展“走进滨州大型文化采摘之旅活动”为主线,加快推进文化九州生态旅游度假区、滨州市文化活动中心、孙子兵法城二期工程、魏氏庄园旅游城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整合全市生态资源、历史资源和城市资源,提升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拉长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打好“四环五海、生态滨州”、“孙子兵法、故国神游”、“渤海老区、红色旅游”三个旅游特色品牌,做好“兵文化”、“情文化”两篇大文章,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盘活滨州市整体旅游资源,使“孙子故里,董永家乡”名满天下,确立滨州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的兵学圣地、休闲天堂的形象。同时,继续举办好滨州国际家纺文化节、孙子文化旅游节、沾化冬枣节、博兴国际小戏艺术暨董永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促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
记者:结合《规划》实施,我市如何创新合作发展机制,完善区域金融服务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领域,积极探索成立区域金融服务中心?
杨焕清: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不可否认,金融业仍然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业态体量小,产品缺创新,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和工具匮乏,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还不相适应。
我市企业存在这么一个现象,就是单体规模要么很大,要么很小,中型企业数量不多,大、中、小企业的比例很不协调。而我市的金融结构不尽合理,中小企业融资难,因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规划》的实施为我市加快发展金融业带来了难得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金融工作的重点是,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加快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条件成熟时,通过有效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推进股权改革,引进以资本为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组建地方商业银行;支持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型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创新,实现融资形式多样化和信用手段现代化,完善服务网络建设,构建多方位、立体式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信托、租赁、典当、担保、产业投资基金等新兴金融业务,特别是吸引民间资本入驻,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小额信贷业务,满足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推进银行卡与市民卡一体化联网通用工程,实现金融服务无纸化,从而为打造黄河三角洲金融服务中心夯实坚实的基础。
记者:《规划》的出台使中国沿海区域经济版图趋于完整,而现代服务业只有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请问我市如何改变当前现代服务业总体上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杨焕清: 改变当前现代服务业总体上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研究把握政策,创优发展环境。围绕职能进行细化,在上级政策的大框架内,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出台具体可行的配套办法。二是抓好规划编制,构建科学发展新格局。高标准编制我市的相关规划,分析发展基础,挖掘发展潜力,明确发展定位,拓展发展空间,突出重点行业,引领服务业科学持续发展。三是提高载体实力,培强做大服务业载体。对我市省级、市级服务业三大载体的重点城区、园区和企业,巧借机遇,积极引导,争取政策,借势发展,充分发挥载体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四是积极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筛选一批投资过千万元的在建、拟建和在谈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五是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六是引导融资理念转变,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七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供全方位智力保障。八是突出抓好考核评价,推动服务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