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物流行业分析

石油物流:内强还是虚胖?

2010-11-1 0:5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曹亚慧
    中石化、中石油“露脸”了!2010年世界500强企业入围前十名的中国企业中,中国石化位列第7名,中国石油位列第10位。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面对竞争加剧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没有一定的规模,无法获取激烈市场竞争的参赛资格,更不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跻身之地”。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和企业物流管理的重组及上市,使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开始跻身世界石油石化企业前列,为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基本条件。
    然而此时,当中国石油企业与国际石油巨头步入更深层次的较量,弱势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毫无置疑地暴露出了“软肋”。
内藏隐忧
    作为样本的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在石油储量、天然气储量、石油产量、天然气产量、炼制能力和油品销售量等规模指标上,中国石油企业与国外大公司相比,储量、产量、加工能力,以及总资产、总收入差别不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石油公司基本上都实现了上下游、产销一体化,从上游油气开采到加油站零售每个环节都能获利,尤其是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代表的领航企业,目前在国内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以及强大的运输车队和运输力量,市场控制力强,抵御外资渗透能力强。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董秀成认为:“两大石油集团除石油勘探、开发、炼制和销售等主业以外,存在庞大的辅助产业,其中物流产业属于集团内部的辅助产业,规模较大,基本上形成了一体化运行格局。”
    但中国石油企业在纵向上经营深度不够,海外资源及经营规模,与世界三大国际石油公司差许多数量级,中国石油企业在横向上经营跨度不够。此外,中国石油企业物流管理运营效率偏低,流通成本控制力方面与国际竞争对手存在着全方位的差距。
    与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相比,中国石油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方面中国石油上中下游一体化产业链不够优化。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石油石化工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了上下游分割的局面,原来的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只有油气田,没有成规模的石化企业;而中国石化总公司只有下游的石化企业物流管理,却没有一家油气田。海洋石油总公司只是海上的油气田,下游业务一片空白。
    上下游割裂,这种断裂的产业链和业务构成,增加中间环节,又影响了石油石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另一方面,石油企业内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高效运行缺乏有力措施,企业物流管理运营效率偏低,流通成本控制力弱。客观上造就了中国石油流通市场体系还不够成熟、规范。
    一位业内人士也指出,尽管中石油石化对企业内部进行了物流系统的改造,但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不能完成庞大的包括运输、配送等物流的各个环节。而目前国内物流企业普遍发展滞后,即使一些大型的物流公司也因为网络不足、专业化不够,难以提供与中石油石化企业现代物流体系匹配的服务,尤其是一些需要专门资产、专门技术、专门操作规范的业务。
外部之患
    2006年底,国内石油销售行业迎来对外资开放大限,我国对外资全部开放石油零售业务。BP、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国际石油巨头纷纷抢滩登陆。市场变化翻天覆地。
    据悉,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进口原油2.5亿吨。作为国内最大的石油进口商,中石油的物流业务一直存在难言之隐。中国进口油源地为中东、非洲、美洲、东南亚等,石油进口主要依靠大型油轮运输,但中国并没有足够规模的油轮运输队,中石油和中石化一样长期没有自己控制的油轮船队。海上油运业务主要由国际油轮联营体、马士基、环球航运、韩国现代等海外油轮公司承运。
    目前,中国能源运输国家队尚未形成,“国油国运”多半停留在口号阶段,外资油轮(液化气船)牢牢把控中国进口能源运输,而对国外油轮的依赖有一个可怕的后果,就是丢掉了确定运价的话语权。近年来,一些核心企业在华发展的国际班轮组织屡屡提价,使中国企业措手不及,但往往只能无奈接受。
    董秀成说:“我国在石油海洋运输方面还比较落后,在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在远洋运输船队建设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有一个上升期,预计今后有较大发展空间。”
    作为一个石油企业,要组建自己的远洋船队,显然并不现实。于是,中石化便采取了与中远等国内知名运输公司提前签订运输协议的措施来解决运输问题。
    2009年2月,中石化与中远在北京签署了进口原油和油品供应合作长期协议,中远为中石化运输进口石油扩展到3000万吨。随后,中石化又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签订了进口原油长期运输协议,迈出了中国进口原油运输自主化、国有石化企业物流外包的步伐。
    但目前仍有大部分石油远洋运输依然需要依赖国外油轮,这并不是中国石油企业有独特的偏好,原因是对国内油运业信心不足。据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船队运输能力偏小,而且中国船舶结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中国远洋运输企业中,相对集装箱和散货船航运,中国的油轮运输规模并不大,油轮船队明显存在规模小、吨位小等问题,以及长期以来形成行业分割、资源整合不力的情形困扰着国内远洋航运业向国际化水平进军。
    目前每年至少有90%的进口原油是通过国外油轮运输的,在原油对外依存度超50%、原油进口仍主要依靠海运的现实面前,中国石油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忧患。
如何跨越
    现代物流作为企业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越来越被石油企业重视,石油企业物流合理与否,对提高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联手物流企业改善自身物流体系,可谓石油企业发展现代化物流的一个共用的法宝。“国内企业无论是在石油储备库建造和设施配套,甚至物流规划问题上都非常落后。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石油公司应该首先解决的就是物流问题。”北京石油在线研究院院长周成当曾如是评价中国的石油物流现状。
    不可否认,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在物流方面一直缺少规划,在整个配送流程与库存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尚未成熟,中国石油市场多元化没有打开,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商业机制和价格机制。这不单一是规模的问题,中国的石油物流体系“够大”但“不够强”。
    多年以来,中国石油在物流方面,各地的发展并不均衡,同时由于大企业地域垄断,市场缺少必要的规划和资源优化配置。据了解,目前中国石油企业中的多数企业(这里指三大石油集团内子公司或分公司级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供应站、运输公司或大型车队,各自为政,形成了较大的物流设施存量,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
    对此,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第三方物流是中国石油企业物流体系的发展方向。”许多专家也提议,中国石油物流企业应该彻底抛弃“小而全”、“大而全”的经营思想,围绕自己的核心专长进行经营,将非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专长的部分,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者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共同完成物流业务。
    目前中国石油企业的物流资源,在一些方面已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如油品营销网络、对本土市场特点的理解等,在某些方面完全具备排他性的,如管道系统。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我国石油企业物流体系在中国市场上拥有相当大的资源优势。如果能够科学有效地整合这些资源,完全有可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而形成持续竞争优势。
    不仅是国内物流业务,在国际油品物流业务上,中石油等企业也在不断寻求跨界合作。2006年中石油国际公司新加坡分公司入股新加坡裕廊岛一项世界级石油仓储物流库项目——环宇仓储物流库,成为中石油首次在国外参与建设大型石油仓储物流库;大大增强了中石油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配置和流通能力。
    为此,中国石油企业还可以与有互补能力的企业组建战略联盟,联手打造一体化石油物流网络;同时,重视与国外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从而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董秀成提到,“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最近几年开始建设商业储备体系,在石油储备体现建设方面已经有较大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储备规模、运营管理和法律法规方面依然有较大差距。在液化气储备体系建设方面,主要是以企业商业储备为主,并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在运输体系建设方面,石油与液化气运输基本上以大型国有石油企业自身建设为主,缺少其他类型企业共同参与。”
    有了石油储备等于给能源上保险。为了打造这个能源安全的“防火墙”,还迫切需要多方合力。
    石油储备不仅仅是储备一定数量的石油,而是需要一个系统性设计,其中包括物质储备、资源储备、市场建设、储备规模、比例等一系列问题。
    有关专家建议:“中国石油储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有国家战略储备,又要有商业储备。”
    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也是上述观点的推崇者,他曾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提议,建议把民营企业闲置的油库纳入国家商业储备之中。今年8月,由民营石油业提出的“藏油于民”的建议,已被国家高层采纳。
    据悉,近年来,“藏油于民”呼声日渐高涨,石油民间储备开始起步。一位石油公司老板认为,除国家战略储备,发动民间储备也是提升中国石油储备能力的一条捷径。他表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大多是国家战略储备与民间储备并举。如日本的国家石油储备中,建立政府储备和民间企业储备并行的“两级储备模式”;而德国则也实行政府、储备联盟及民间企业共同储备的体制。
    董秀成介绍说:“石油行业需要发展,这是国民经济对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必然要求,尤其是今后石油和液化天然气进口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因此石油物流产业有庞大发展空间。”
    要建立一个良性的市场,需要多元化的构成。董秀成还提到,在仓储设施、运输设施、码头、港口建设等方面发展空间相当大,而且国家没有对这些领域进行过高限制,这对民营企业进入这个领域十分有利。所以民资进入石油领域并不是没有机会,比如在石油储备库、码头、油轮、管道、城市燃气等诸多领域,民营企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未来发展机会。民资要积极参与石油储备、运输通道等方面的建设,与石油央企携手共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