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运输业将与战略新兴产业互为依托
2010-11-16 14:2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尽管在天空中飞行的1636架中国民航运输飞机中,只有18架是中国制造,但中国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司长张红鹰11月15日在此间表示,随着我国启动大飞机项目和北斗二代卫星导航项目,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与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形成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
张红鹰是在珠海航展航空航天高峰论坛发表演讲, -
介绍民航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战略作用时作出上述表述的。
与公路、铁路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不同,航空运输作为点到点的空中运输方式,对土地资源的占用较少,国际民航组织的年报分析,机场用地只占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用地的1%。而从节能减排效果来看,最新型的空客A380和波音B787飞机的每100客公里消耗航油不足3升,耗油量比汽车低,而速度却是汽车的8倍,人均碳排放量比较优势明显。
张红鹰说,航空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亦是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2006年到2010年间的累计飞行时间超过1900万小时,比前50年的飞行时间总和还要多。
除去自身承担的运输功能,民航还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提振与拉动效应。张红鹰透露,2008年,我国通过航空运输的进出口商品总值为4097亿美元,占全部进出口商品总值的15.99%。“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国产业结构将向高端升级,通过航空运输的高附加值进出口商品所占比重将有较为明显的上升。”
而从产业链角度出发,民航亦能显现出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拉动作用。张红鹰指出,航空运输科技装备程度非常现代化,与先进科学技术有着天然联系,为了满足速度、安全、舒适和大型化、大流量等市场竞争的需要,民航业客观上要求民用航空器的设计、制造以及机载设备、空管设备、机场设备和信息领域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至于航空运输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张红鹰举了首都机场的例子,其旅客吞吐量的快速增长为机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予了重要支撑,2008年首都机场临空港经济区占北京市GDP总量的比重已达到7%,预计到2020年将会达到10%以上。而除了航空制造业外,航空运输还涉及投资、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维修、营销、金融、保险等行业也都会因航空运输业发展而获得发展空间。
对当下国产自主研制的航空器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处于相对弱势的现实,张红鹰表示,国家启动大飞机项目,发展国产民机工业,为航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0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推进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构想,也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张红鹰说,为支持民族航空工业发展,民航局正在制定鼓励发展支线航空的措施,包括减免小型机场建设费、调低相关费用、增加小型支线飞机数量等,并在航班时刻紧张机场的新增时刻分配上,优先向中小型支线机场倾斜。同时在通用航空机队和专业认为方面,民航局将简化、规范通用航空器引进管理及适航审定程序,支持通用航空企业扩大机队规模,鼓励优先购租国产通用航空器。研究制定购置国产飞机、直升机的优惠扶持政策。
此前,民航局在不再批准成立新运输航空公司的情况下,为支持中国自主研制的新舟60飞机,批准成立了使用新舟60的幸福航空公司,并对ARJ21-700飞机的型号合格审定和影子审查工作集全审定系统之力,还携手中国商飞公司与国内各大航空公司一起完成了C919大型客机先锋用户的落实工作。
张红鹰表示,满足国际通行适航规章要求是研制民用航空器的前提,与国外民机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民机适航取证能力和适航审定能力仍有差距。未来民航局将严格遵循适航规律,坚持适航先行原则,坚持与国际接轨,通过加强适航审定组织结构、审定队伍、法规体系、审定和验证技术研究能力建设,加强适航审定国际合作,拓展适航双边,建立起我国适应国际新技术、新标准、新程序的适航审定体系。
他同时还提醒说,工业部门要像重视提高工程研发能力一样重视适航取证能力,加强适航取证能力建设,切实履行适航取证的主体责任,并希望有关部门对其在机构设置、项目审批、资金使用方面继续提供支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