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船公司资讯

全球造船峰会缘何青睐南通?

2010-11-17 22:0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0月28日,第19届日欧中韩美船舶高层峰会在南通举行,来自美国、欧盟、中国、日本、韩国的主要造船企业高层及各国造船行业协会负责人、专家学者集聚一堂,共同探讨世界船舶产业发展。翔实丰富的数据、紧跟市场的理论观点、与时俱进的行业信息,令人耳目一新。
    缘何选择南通召开峰会
    全球造船界最高级别的非政府组织会议,缘何选择南通召开?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说,这次峰会是中国第二次承办,5年轮一次。这次放在南通有着特殊意义。
    随着桥港时代的到来,我市船舶工业迅猛发展,实现了从修船到造船、从造船到发展海洋工程产业的跨越提升。南通造船业的坚实基础和骄人成绩引人注目。
    2008年,市政府向中国船舶工业协会递交了承办申请,经过考察和比选,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正式接受申请。代表世界造船界最高水平的会议放在现有550多家海洋工程与船舶工业企业的南通召开,表明南通已经走近了国际造船业的前沿。
    今年1至9月,我市船舶工业完成产值832.2亿元,同比增长28.1%,完工量、新承接订单、手持订单等指标持续向好,实现造船完工量501.1万载重吨,新承接订单476.9万载重吨,手持订单超过2900万载重吨。市经信委主任杨扬表示,此次峰会为本地船舶企业及时全面了解世界各大造船国家的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的潜在需求,以及产业发展过程当中管理精准化的有关问题,提供了沟通平台和掌握信息的渠道,为南通发展船舶产业和海洋工业带来了机遇。
    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韩光认为,南通发展造船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次峰会很好地展示了南通沿江沿海开发的巨大潜力。“南通地理位置较好,劳动力成本有优势,政府扶持力度大,峰会是一个宣传南通船企的好机会。”
    张广钦认为,这次峰会从市场到技术,从新船型的开发到新的市场规范,全新的信息和理念,将对南通船舶业发展有借鉴作用。南通船企要抓住这次机会,利用这次会议的成果,更好地推动南通造船工业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展望未来提振发展信心
    进入2010年,世界经济开始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造船市场行情明显活跃,复苏程度远超人们的预期。据有关机构统计,今年1-9月全球累计成交新船1130艘、8764.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42%;新船价格水平也出现一定幅度反弹。截至8月底,全球造船完工量已经超过1.1亿载重吨,全年预计超过1.5亿载重吨,再创历史新高。
    峰会上的这些分析,让南通船舶界人士对未来充满信心。南通有着深厚的产业基础,自主创新的技术优势不断显现。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船厂竞争力更强。船企完工量、新承接订单、手持订单等指标持续向好。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涛告诉记者,人类对石油的需求从长期来看仍较大,在陆地上的资源逐渐枯竭的情况下,全球向海洋要资源的步伐不会停止,种种迹象表明,海洋工程市场正逐渐复苏。 
    “尽管各方面的指征表明造船市场开始回暖,但我们仍要清醒意识到,世界造船市场面临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张广钦称,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船队运力和造船能力双双过剩将可能成为制约航运造船市场真正复苏回暖的绊脚石。未来几年世界造船业获利能力将日益艰难,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在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同时,南通船舶界人士表示将做好准备,迎接更多困难。
    关注产品转型绿色造船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我国船舶工业产能过剩问题,是目前乃至今后几年十分突出的问题,船企自身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探索向高端海工产品发展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南通中远船务、熔盛重工等10多家企业紧跟市场走向,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探索,由维修、建造船舶转向海工产品的新建和改造领域。目前海工产品品种已达10多个,创造了数项中国乃至世界海洋工程行业第一,先后交付了国内第一艘超深水海洋工程铺管船、世界最先进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全球首座具有自航能力的自升式海洋平台。今年前三季度重点船舶企业交付的71条船中,高科技、大型超大型(10万载重吨以上)、特种船舶占比达到49.3%,而企业手持订单中,高科技、高附加值船型、大型及超大型船型和特种船所占比重超过70%。
    欧洲代表团的发言谈及了绿色造船问题,认为环境问题将对航运业和造船业产生深刻影响。效能低的船舶将受到市场的抛弃,这将催生对高性能船舶的新需求,也对船舶的设计和建造技术提出新的挑战。大家认为绿色造船的概念主要涉及船舶质量和绿色科技,目前已有减少温室气体、其他有害气体及水污染的技术,造船业有责任为世界环境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听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见解,明德重工副总经理郭景斌表示,“唯有紧跟世界需求、紧贴绿色环保,才能与市场共赢。”他说,企业对绿色科技已有所考虑,由于烧油船对环境污染较大,最近正在考虑发展烧汽船(LNG)。第一次参加世界级权威峰会,他非常珍惜:“听听各方意见,看看最新数据,对未来形势看得更清楚,得到了有价值的参考。”
    打造“船谷”还须努力
    这是一次让世界了解南通,让南通走向世界的峰会。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对南通造船工业有了更多认识,今后将会加强与南通造船企业的交流合作。欧洲造船协会秘书长卢肯与会期间走访了南通中远船务、熔盛重工等6家船厂,雄厚的产业基础、先进的造船技术令他印象深刻。“南通具备规模、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发展潜力很大。”他对南通可能发生的产能过剩问题表示担心,提醒船企不能盲目扩大投资,要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欧洲造船协会秘书长担心南通可能产能过剩
    张广钦建议,南通下一步要按照国家“十二五”发展的要求,转方向、转方式、调结构,提高船舶工业集中度,把大企业、龙头企业培育成骨干,形成真正的竞争能力,推动全国造船工业更健康地发展。“南通几个骨干企业发展势头都不错。”他希望继续保持这个势头,在研究新规范、新标准,满足新要求上先行一步,面向未来,把更绿色、更环保的船型推向市场。
    荷兰艾曲西麦尔维德总裁哈默斯告诉记者,他们已与启东道达重工建立了合作关系。“预计今年船就交付。”他表示,中国在船舶制造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南通担任着重要角色,希望未来跟南通船舶产业共同合作,为整个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下阶段,我市将紧密围绕“提升、转型、绿色”三大关键词做好文章,实现造船能力1000万吨,船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的“双千”目标。杨扬表示,要借助这次峰会传达的真知灼见,实现三阶段发展:一是提升期,船舶产业的发展、船舶产业链的拓展和配套能力的增强;二是转型期,从船舶产业向海洋工程转型,从普通船向特种船转型,从集装箱船向高级油船转型;三是发展期,推动绿色低碳减排船型的发展,充分利用研发团队,发展绿色造船产业,为打造世界“船谷”作出应有贡献。  记者刘璐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