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公司集体涨价折射“发展短板”
2010-11-25 7:1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毕晓哲
从11月开始,圆通、韵达、中通等国内快递公司的价格纷纷上涨,每件快递费用上涨1~2元。快递公司纷纷表示,因为货量大增后,人力、油价等成本也同时大增。其中,油价上涨是主因。
在各类成本价格持续上扬的情况下,多个快递公司纷纷提价,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按照快递公司的说法, “油价上涨是主因”,本人认为这恰恰反映出当前国内诸多民营快递公司,在应对市场波动上的现实 “软肋”。国内最新一次油价调整是上月26日,按照国家发改委通知,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30元和220元,调整后的汽、柴油供应价格分别为7410元/吨和6680元/吨。油价上涨是一个导致提高快递价格的因素,然而,油价刚刚“打喷嚏”,众多快递公司立马纷纷“感冒”,这显然并不正常。
一个 “应急”机制健全的行业或领域断不会对一个 “0.2元”的油价波动如此 “敏感”。而一些国内快递公司却对这样的 “小CASE”如此 “惊慌失措”,或正反映出其本身在发展过程中的 “积弊”或短板所在。
国内民营快递公司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但弊病却也是显而易见的。部分民营快递公司 “跑马圈地”盲目发展,自身基础设施极为薄弱,在市场竞争上采用低价竞争模式,相互压价,导致利润率越来越低,已到了 “保本”边缘;二者,虽然国内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快递公司整体服务水平并未真正适应社会需要,服务水平并未真正上台阶,“小马拉大车”疲态已经显现,稍多些市场压力 “小马”就要 “累倒”;三者,不排除大量民营快递公司的利润来源,是建立在牺牲员工的劳动权益或对职工的劳动力成本的挤压之上。这样的利润来源是不牢固的,一有 “风吹草动”,就会被迫从“涨价”中获得生存空间。
相反,国外一些知名快递公司,如联邦快递、UPS这样的大企业却有着成熟的市场运作方式,除了积累了雄厚的资源之外,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远远高于国内众多快递公司。所以,从一个 “小小的油价”等成本提高上,就能直接导致快递公司 “叫苦连天”,这个连锁反应折射出来的深层次问题值得身为市场主体的 “民营快递公司”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