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给中国治理敲警钟:转型≠清盘

2010-1-13 1:0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筵特约评论员吴东华
    国内认为经济转型,就意味着关闭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发展服务业,这就是经济转型。实际上,这是清盘,并非转型,只会造成一批新企业替补老企业退出的空缺,而经济转型反映的是原来企业如何通过治理达到提升竞争力。所以,笔者认为经济转型不等于清盘。
    那么,什么是转型呢?
    笔者认为,转型是对原有企业的“产品“进行一系列变更,而非对“原有企业“进行一系列变更。所以,转型是指产品而非企业,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把原有企业淘汰出局定义为转型,这实际上是种错误认识。
    那么,中国是否有这种错把清盘当作经济转型的例子呢?
    笔者认为,可以以东莞为例。东莞在出口下降、部分企业外迁和关停的同时,还遭遇中央严控“双高”产业污染环境的制约。结果剩下房地产业、酒店业,在2009年东莞纳税十强民营企业中,七家来自房地产开发领域,两家来自房地产相关领域,制造业只有东莞市以纯集团一家。很明显,房地产相关企业占纳税十强“九席”。当这个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遭遇外贸冬天之后,剩下的是地产业。东莞市政府专家认为新企业如物流、高新技术产业等还没有对经济形成足够的支撑,所以,转型还需要时间。笔者认为,这是清盘,而非经济转型。
    那么,经济转型如何转呢?
    笔者认为,不应该引进不同类型的企业来替代原来的企业关闭和外迁,这是清盘做法。应该由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出面对同行企业的单个相同产品先抽出后重组成新型大企业,根据该产品净资产、净收入和市场销售额等方式进行统一入股,实行年度股东分红制,管理层重新招标,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如何在规模大的基础上进行更容易集资、容易信贷、容易接大订单、容易降低成本、容易积累资本、容易营销、容易投资、容易研发。
    第三步是如何引进战略投资者,如何并购海外同类技术先进的企业,如何上市,如何把产品质量提升。
    第四步是如何在海外设立分公司来替代国内出口,规避欧美贸易摩擦,如何占领该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
    第五步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国际研发中心,如何先征服国际顾客的心,如何走世界品牌道路,如何走国际营销路线。
    通过这种方式,很多企业剩下其它产品,可拷贝操作,如此一来,这就是企业经济转型最终带动地区经济转型。这种先对企业进行拆解再找同类产品组成的大型企业变得简单明了,充满了竞争力,这种思维就是来自笔者创立的解购论观点。所以,经济转型的目的在于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而非新引进企业替换老企业的空缺。
    经济转型是让原有企业不断整合提升竞争力,永远发展下去,把根留在当地。而清盘却是用新引进企业淘汰旧企业,这种思维决定当地政府将来仍会这么做。这样,我们发现这些企业无法永久留在当地,变成浮萍了,这对当地经济是不利的。对于少量的清盘,笔者并不反对,这是适度调整和换血,而一旦大规模地清盘出现,那不是当地企业换血,而是演变成当地企业失血。这种大规模的迁徙显然造成当地经济大起大落,不利于经济稳定。我们拿东莞为例,此前20多年来GDP年均增速为18%,而2009年GDP增速预计为5.3%。同类的情况,我们发现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重复上演,这说明中国错把企业清盘当作经济转型了。也正是通过这种考察,笔者认为,中国政府该介入的没有介入。由此可见,中国还需要大政府而非小政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在治理产业上错把清盘当转型,任其发展,中国不可能产生世界品牌级竞争力的企业的,因为清盘没把企业的根留住。为此应该给中国治理敲一警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