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企掌权 钢企献殷勤
2010-11-6 0:5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最近,韩国国内厚板产能过剩的间题开始凸显,长期以来由钢企主导市场、船企被动采购的局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争夺造船企业这个最大的厚板消费客户,韩国各钢企纷纷放低姿态,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讨好”并“亲近”船企,期望能获得他们的“抬爱”。对此,造船企业喜在心间,首先是因为难得受到如此“礼遇”,其次是可以从中受惠。而韩国厚板市场的这种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亚洲厚板、船板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影响。
船板产能过剩 船企主导市场
根据韩国钢铁界统计的数据,由于浦项制铁、东国制钢和现代制铁这三大钢铁制造企业新建的厚板生产厂在今年相继投产,韩国的厚板产能已由去年的740万吨猛增至1290万吨,增幅达到75%。今年上半年,韩国钢铁企业生产厚板386.6万吨,同比增长10.9%;预计下半年厚板生产总量将为475万吨,同比增长25.9%。然而,与此不相称的是,韩国中厚板的最大消费行业——造船业今年的船板消费需求却比过去有了较大幅度的萎缩。2009年,韩国造船企业共使用船板1034.5万吨,比上年锐减25.5%;今年上半年使用船板483.3万吨,同比下降4.7%;预测下半年将使用船板510.1万吨,同比下降3.3%。
根据预测,今年韩国的厚板产量将达861.6万吨,而船企的消费需求量将为993.4万吨。不过,今年上半年韩国厚板出口量为91.8万吨,同比增长39.4%;下半年的出口量将为95万吨,同比增长69.4%;全年出口量将达到186.8万吨。韩国船企自用加上出口部分,该国今年厚板的需求量合计约1180万吨,市场供货缺口约318万吨。如果再将其他中厚板消费行业的需求量考虑进去,韩国今年中厚板至少需要进口350万-370万吨。仅今年上半年,韩国就从中国进口中厚板(包括特厚板)98.04万吨,进口中厚宽钢带131.12万吨,两者共计229.16万吨。
然而,随着三大钢企的新厂陆续投产,这种厚板供不应求的局面即将结束。现代制铁和东国制钢目前已各有一家150万吨年产能的厚板厂投产,9月份,浦项制铁年产能为250万吨的新建厚板厂也正式投产,使韩国国内厚板年产能已达到1290万吨的规模,而其中厚板的最大客户造船企业近两年的船板消费量已呈下降趋势,今年更将降至1000万吨以下,因此,该市场未来由卖方主导转为买方主导将成事实。由于韩国国内其他行业的中厚板消费量十分有限,仅几十万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韩国厚板市场实际上将变成由造船企业主导。
钢企频频示好 船企直接受惠
在这种背景下,韩国钢企除大力开拓国外市场外,仍然将销售重点放在国内造船企业身上,纷纷“讨好”并“亲近”他们,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韩国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浦项制铁厚板的年生产能力已由450万吨激增至700万吨,成为目前全球钢铁企业的产能“老大”,释放过剩产能已成为该企业当前的首要目标。特别是在韩国国内,其已经切实感受到了产能过剩带来的压力。为此,早在今年年初,该公司董事长郑俊阳就拜访了现代重工和大宇造船与海洋两家大型造船企业,了解他们对船钢的需求状况并听取意见和要求。随后,郑俊阳便在浦项制铁内部采取措施,要求销售人员走出办公室,深入客户,直接了解客户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听取意见,并立即改进。面对东国制钢和现代制铁的竞争,浦项制铁前不久又提出了“船钢一揽子供货”服务方案:即钢企要根据船企建造的每一艘船所需的不同数量、质量、标准、规格的钢材,向船厂提供全船所用不同类型的船钢产品,实行整船用钢一揽子“包干”供货服务,其中包括剪裁、刨光、打磨,以保证钢板运到船厂后马上就能进行焊接或拼装。目前,浦项制铁已与多家造船企业签署了这种一揽子供货服务协议,并表示下一步还将进一步扩大服务对象。
加上刚刚投产的厚板厂,东国制钢目前已拥有3家厚板生产厂,年产能达440万吨。为了“亲近”船企,其高层决定将各厂的客户服务窗口整合归一,实行客户服务一元化,新设立了东国制钢厚板客户服务中心,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都要下船厂走访客户,并增加了为船厂提供剪裁、去锈、打磨等厚板处理的加工服务项目,强调产品须经加工后方能出厂。
作为韩国厚板市场上的后起之秀,现代制铁也在积极想辙争夺造船行业的钢材市场份额。其提出的策略就是重点为船企提供面对面服务,并新设立了厚板技术经营班子,选拔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级人才直接负责处理厚板的技术问题,同时帮助船企解决厚板使用过程中的有关技术难题。现代制铁提出,其生产的厚板要从质量和技术上全面满足客户需求,以此拉开与其他钢企产品的差距,并强调“要质量、技术、服务全面开花,全面取胜”。
钢铁企业争相为造船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做法令韩国船企直接受惠。首先,深尝数十年船板供货紧缺之苦的船企在市场上的地位由被动转为主导,采购船板的话语权大大增强,不仅将讨价还价的筹码握在手中,还具备了可以在市场上“挑三拣四”的资格。其次,产能过剩迫使钢企为争夺客户必须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而船企建造的船舶质量和技术含量也会随之提高。再次,韩国船企拥有了“货比三家”的优先选择权,此前,其每年所需船板有3/5由韩国本国钢铁企业供货,其余从中国和日本进口,现在,韩国船企可以将中、日、韩三国船板拿到桌面上,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货比三家”,以质量、技术和价格为综合考虑因素,从中选优。最后,韩国船企竞争力将提高,船板成本在船舶建造中占全部生产费用的18%左右,选择使用质量好、技术含量高、价格低廉的船板将会提高韩船企所建造的船舶在国际造船市场上的竞争力。
供求格局将变 中国面临挑战
中国、日本和韩国是三大造船国也是三大船板生产国。以往亚洲船板市场的供求格局大致为中、日两国产能和产量过剩,韩国严重不足,因此其必须从中、日两国进口船板以补充供货缺口。前几年,韩国每年从中、日两国进口船板400万吨左右,高峰年度进口量甚至突破500万吨。
不过,到今年第四季度,韩国国内厚板产能已达到1290万吨,产能过剩问题开始凸显,预计从明年开始,韩国从中、日两国进口厚板的数量将会锐减。中、日两国的厚板生产商势必会失去这一多年依赖的最大出口市场,亚洲船板供求格局将发生转折性变化。
除中、日、韩三国外,造船和修船业务较多的亚洲国家还有新加坡、印度、越南、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等,过去这些国家所需的船板也主要依赖从日本和中国进口。韩国的三家新建厚板厂投产后,因其国内市场出现过剩,钢铁企业必然全力开拓并攻占上述这些国家的船板市场,在这一市场上与中、日两国形成竞争新格局。事实上,这种竞争已经展开,其中典型事例是现代制铁今年年中在其新建的中厚板厂刚开始试生产时,就与越南的船厂签署了每年供货10万吨船板的协议。与此同时,浦项制铁、东国制钢也已加大了国外厚板市场的攻坚力度,他们在亚洲国家设立的分支机构和区域性机构都增加了开拓厚板市场的任务。
面对韩国钢铁企业的攻势,如果我国钢铁企业在服务、质量等方面不及时跟进,将会失去市场。同时,我国造船企业也会面临更加强有力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