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民航强国应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0-1-19 16:5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1月14日,全国民航工作会议的第二天,来自民航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民航局的特聘专家们齐聚一堂,共话建设民航强国战略宏伟蓝图。8时30分到12时,长达3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建设民航强国构想“一石激起千层浪”,热烈的发言讨论此起彼伏,激荡着在座每一位民航人的心田。
同一个声音 建设民航强国意义深远
座谈会上,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声音就是,提出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构想是中国民航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立意高远。
民航局特聘专家张聿温表示,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构想的提出有四个亮点,一是站位高,二是时机好,三是很明智,四是展示了中国民航发展的大视野大胸怀。其中,明确提出的要与中国航空工业实施战略协作,与海关、边防、检验检疫等联检部门加强横向联系,联检流程再造,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主人翁姿态。
建设民航强国,一直是几代中国民航人的梦想。新中国民航成立60年来,中国民航人筚路蓝缕,白手起家,使中国民航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国民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现在提出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既不超越阶段,也不被动滞后。”与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们纷纷表示。
同一个目标 将建设民航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座谈会上说,民航的发展依赖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沃土,不能脱离国家的大环境。民航强国战略目标也要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上得以实现。他曾几次到民航强国新加坡进行调研,在不到7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新加坡的GDP收入只来源于金融、旅游、海运和空运四个方面。但作为亚洲最重要的航空枢纽,民航业为新加坡的GDP贡献了22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冯飞认为,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重大机遇与矛盾凸现的时期,国家社会经济的转型对发展方式的冲击,使得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空间布局有了新趋势,城市发展有了新形态,为了满足新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诉求,民航强国战略的提出恰逢其时。
将建设民航强国战略做实,上升为行业乃至国家战略成为与会者讨论的共同目标。全国人大代表、东航集团总经理刘绍勇认为,要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研究民航发展。
民航局特聘专家、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强认为,将建设民航强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应对经济危机、实现经济转型计划的需要,也是国家安全保障的需要。
同一个行动 形成建设民航强国“命运共同体”
李家祥说,把民航强国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争取国家支持,民航人首先要自己打牢基础,做好准备。在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引领下,航空公司、机场、空管、服务保障等各个运行主体都要做强,形成一个协同能力强的“命运共同体”。
航空公司是整个航空运输产业链的主体,建设民航强国,首先要练好“内功”,夯实基础,在确保航空运输始终处于安全、稳定的可控状态的基础上,从宏观上优化我国航空公司的结构,建立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我国大网络型航空公司构建全球航线网络。而优化结构、提高航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首先要为航空公司“减负”。全国政协委员、吉祥航空公司总裁王均金认为,这就要求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推出相关的配套政策,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他还特别提出,要将国家的物流振兴规划纳入到航空物流规划中。物流仅仅依靠地面公路运输是没有附加值的,要提高效率,核心在航空,中国能不能成立自己的联邦快递、UPS,关键也在于此。归根结底,“企业与强国密不可分”。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民用航空运行体系的中枢,要推进新一代空管系统的建设,未来空管系统势必要有所转变。目前,我国民航使用20%的空域资源,完成了全部飞行量的80%。因此,要重新定位空管服务的概念和管制员的角色,要由管制向管理转变,“要运用新技术,提高设施设备的保障能力,与经济效益相匹配。”民航局特聘专家、民航局空管局厦门空管站副站长施和平说。
“此次有关民航强国的文件,是对适航审定谈得最多最深的一次。”民航局特聘专家、上海适航审定中心副主任欧旭坡表示。适航审定是建设民航强国的重要环节和基础。随着中国大飞机项目的推进,中国的适航审定未来要在技术内涵等方面拥有话语权,推动航空工业的发展。要做到这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专家型人才的培养,不过,欧旭坡相信:“民航新的春天就要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