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为何不愿“专一”
2010-1-2 11:3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李卫卫
几天前,记者参加一家重卡企业的年度商务会议。会场上,企业老总面对台下的经销商,以异常严肃的口吻发出这样的 “警告”: “我希望经销商能够专心经营我们的品牌。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清理我们的经销商队伍。那些搞多品牌经营的经销商,将有可能被剔除出我们的经销商队伍。”
这位老总的话音还没落,坐在记者身边的一位经销商就颇不以为然地来了一句: “说得容易,只卖他们的品牌我们的经营风险谁来承担?再说了,现在多品牌经营是大势所趋。难道他们还想逆潮流而动?”一番话,道出了经销商心里的 “小九九”。
一面是厂家的 “围追堵截”,另一面则是经销商的 “难分难舍”。在多品牌经营这个问题上,厂商和经销商不同的态度还真是应了那句俗话 “彼之砒霜,我之蜜糖”。
说起来,多品牌经营也算不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只不过时至今日,围绕其上的种种矛盾和纠结,仍然困扰着诸多的汽车企业和经销商们,才使得这个话题得以长谈长新。
据相关分析人士介绍,在卡车经销商中,多品牌经营的大约占据了三分之一的份额。对于这一经销群体,汽车企业可以说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有能力经营多个品牌的经销商多实力雄厚,年销售量不在少数。为了完成企业的年度销量目标,生产企业必须依靠这些销售 “大户”。
但同时,这类经销商的存在也让他们如鲠在喉。一方面此类经销商会 “仰仗”着汽车企业对他们的倚重而在价格和政策上 “讨价还价”,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更重要的是,这些经销商在销售的过程中,属于 “墙上草”,会销售自己的车,也会销售竞争对手的车,根本没有所谓的 “忠诚度”可言,极有可能会成为 “伤害”自己市场占有率的“帮凶”。
可是在经销商的眼里,多品牌经营却是其对抗生产企业 “强权”,降低自身经营风险的一柄 “利刃”。对于经销商来说,经营单一品牌无异于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该品牌的市场表现好则好矣,而一旦出现大幅度的下滑,他们就将遭遇灭顶之灾。同时,如果过分依靠一个供应商,那么在与其进行话语权争夺时,也将处于完全不利的地位。在厂家搭车压库的政策面前,根本没有 “还手之力”,只能 “打落牙往肚子里咽”,让自己蒙受损失。
如此看来,汽车企业要想真正杜绝经销商的多品牌经营,仅仅进行言语上的 “警告”远远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要想真正让经销商 “专一”,企业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专一和多品牌经营区别对待,用实实在在的优惠,去掉他们的 “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