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库存的供应链管理
2010-12-19 16:3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从十天半个月的工作天,缩短为两、三天,从成堆的囤货量直指零库存,供应链管理的出现不但缩短时间,还节省空间,但透过供应链完成在线交易,真的完美无缺吗?又会遇到什么困难? 八月盛夏,炙热难耐,神达机构总裁蔡丰赐的办公桌上,却是干净清爽,没有成堆的公文报告。蔡丰赐笑着对访客说:“你看,我 -
的桌子多干净,因为很多东西我都直接在网络上签核处理了”。信息技术的发达,不只让日理万机的高阶主管,处理公务更有效率,对于这个年营业额超过三百亿台币,在台湾、美国、日本、欧洲和中国大陆都有生产据点的计算机制造商来说,更是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 就以神达接单生产计算机的情形来说。过去,神达在接到客户下的订单时,必须先清查公司本身的库存与产能状况,若库存不够,则要用电话或传真的方式,与上游一、两百家零件供货商联系,查询它们的库存状况与可能交货期限,然后再将交货期回报客户,确定后,再交由采购部门购买。整个流程要花上两到三个星期。 现在,透过一套信息系统,将神达、客户和上游供货商连接起来,可以将客户未来的需求预测或是临时订单,透过系统转换成对上游供货商的订单。信息流通实时化的结果是,过去两、三个星期才能做完的事,现在两、三天就可以完成。 “透过这套系统,客户把我们的厂当成是自己内部的厂,”蔡丰赐笑着说。 这套信息系统,就是所谓的供应链管理。
大家都零库存透过供应链管理,厂商与上游的原料供货商和下游的客户,可以彼此分享实时的产能、库存、需求信息,并据此信息来做预测,安排产能与备料,并能迅速对突发状况做出反应,最后的目标,就是要做到大家都零库存。 对以信息产品代工为主的台湾来说,供应链管理更是重要。因为信息产品价格愈来愈低、生命周期愈来愈短,大家竞争的不再是价格,而是速度和库存成本控管。尤其现在又讲究BTO(Build To Order,接单后生产)和CTO(Configure To Order,接单后组装),产品的差异性愈来愈大,生产模式由少样多量慢慢移向多样少量,对台湾的代工制造业更是一大挑战。 就拿在台湾的主要采购外商康柏计算机为例。康柏现在对供货商的要求是九五/五,意即交货率要在五天内达到九五%,下一个目标则是九八/三。康柏电子商务与供应链协理周明佩说:“这是很严格的标准。以前可以用多的库存,以空间换取时间,但是现在又是BTO、CTO的,没有信息管理,所有的利润都被库存一点一点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