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内河资讯

三张笑脸喜看内河水运

2010-12-20 19:0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临河而居的村民富了;   以船为家的船民腰包鼓了;
  借水兴业的临港企业壮大了……
  “十一五”期间,湖州内河航道大规模改造升级,加速了“低碳船”更换,致富了沿岸百姓,加快了港口码头建设。  
  这几天,在湖州航区航道沿线乡村、船民和企业采访中感受到,生态低碳内河水运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变化。
  “航道改造让村民得实惠”
  ——和孚镇洋东村村支书张阿四
  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一条生态航道的改造提升,富了沿岸百姓。
  “现在,这条生态航道变得又宽又漂亮,旦头村靠水产养殖的村民都富了,有的村民年收入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提起湖嘉申线航道改造给沿线村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南浔区和孚镇洋东村村支书张阿四乐开了怀。
  地处和孚漾东的洋东村旦头自然村,有1000多亩鱼塘,当地村民主要从事水产养殖业。一条湖嘉申线航道把民居与鱼塘分隔两方。
  张阿四说,在航道改造前,河面狭窄,岸坡坍塌,两艘稍微大一点的船交汇都困难,搁浅、碰撞之类的事时有发生。由于交通不便,村民卖鱼只能选在冬季,靠肩挑人扛运到市场,辛苦到年底也赚不了几个钱。
  2007年底,湖嘉申线湖州段千吨级航道建成通航后,沿线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村的新农村建设与航道改造同步进行,全面整治了村庄卫生环境,疏理了穿村支流小港,建通了乡村公路,村里的生态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张阿四说:“生态航道建设,最大的受益者是咱老百姓。”
  如今,畅通的湖嘉申线湖州段航道上,依托水运优势,投资2.5亿元的汇源石化大型企业已落户航道畔;跨航桥梁开通了,河对岸的鱼塘变“活”了,装鱼的货车可以直接开到鱼塘边,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提升了鱼价,还拓展了水产品种类,打开了市场销路,村民一年四季可以卖鱼,经济收入大大增加。
  点评:5年间,湖州航道建设规模、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创历史新高,累计投资17.9亿元,重点建设了湖嘉申线、长湖申线、妙湖线、钟新线等8条航道,改造航道里程174.6公里,逐步形成了干支直达、通江达海的航道网络。同时,我省内河首条千吨级航道湖嘉申线湖州段建成通航,成为全国内河生态航道建设的典范。
  “低碳船鼓了我的腰包”
  ——长兴船老大许步荣
  在长湖申线湖州八里店大桥南堍,码头岸边停靠一艘内河“航母”,船上正在吊卸煤炭。长兴船老大许步荣乐呵呵地抱着孙子,船上还有他的妻子、儿子与儿媳。
  提起眼下船上生活,今年55岁的老许脸上流露出喜悦:“现在跑一个月运输能赚上2万元,居住条件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商品房差,过上了小康生活水平”。
  开了30年船的老许曾经也后悔过,因为他一直没舍得淘汰挂桨机船,一家人挤在一条70吨小船里,用帆布搭起简易船篷,遮风挡雨,一年辛苦下来,除去开支,赚不了几个钱。看到周围的船民纷纷更换船舶,船越换越大,生活越来越富裕,老许坐不住了。
  借助全国内河推行标准化船型这波浪头,老许狠狠心,换了一艘260吨的落舱机船。
  2006年底,湖州5057艘运营挂桨机船全部退役后,大多数船民跟老许一样,开上了内河标准化船,住上了冬暖夏凉的水上“公寓房”。
  老许的船换大了,路程跑得更远了,施展的空间变大了。运输航线也从杭嘉湖拓展到了上海。
  “那时水运行情相当好,货运量非常大,跑运输都来不及。从长兴装水泥熟料运往上海,返程带回煤炭,每个月来回跑6个多航次,除去开支,净赚5000多块钱”。老许的腰包鼓起来了,一年后,他换了一艘500吨的船。
  在老许眼里,这是他一生开的最大的船,每月收入达到八九千元,也该心满意足了。
  可是,到了2008年底,长三角高铁、城市交通、民生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上海世博场馆建设加快;
  湖嘉申线、长湖申线航道改造成千吨级航道……
  一个接一个“利好”消息,让老许动了造大船的心。
  2009年9月,造价135万元的1000吨级内河“低碳船”建成下水。
  老许算了一笔生态经济账:从长兴到上海青浦来回420公里航程,在相同的航速下,原先260吨的船耗油600公升,而1000吨船则需要900公升。同样装载1000吨货物,大船跑一趟,小船要跑3趟,可节油900公升,降低运输成本6000多元。
  点评:老许的船一次又一次更新换代,正是我市内河水运发展一个缩影。船舶运力结构优化,单船平均吨位提升,节能减排效益凸显。截至目前,湖州在册营运船舶运力138.4万载重吨,单船平均吨位255载重吨,与2006年初相比,净增41.4万载重吨,单船平均吨位提高99载重吨,节省燃油3.7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11.5万吨,相当于种植了6.26万多亩人工林的面积。
  “借水兴业成大企”
  ——富钢集团白雅芳
  在长湖申线南浔旧馆航道边,一个大型现代化企业富钢集团临河而居,挖入式港池航道直接延伸到厂区的“核心”,一边运输船上的半成品钢坯直接输送到厂房里,另一边成品的钢材装满船只运出,非常繁忙。
  浙江德隆物流常务副总白雅芳自豪地说,“现在,我们企业借水兴业,年产量上百万吨,年销售产值达35亿元,在整个南浔区排名已上升3至4位。”
  其实,富钢集团原先临靠一条支流河道,是一家小规模企业,年生产钢材几十万吨。由于航道狭小,只能靠小船,运量很小,大部分货物进出依靠公路。
  “因为公路运输成本高,产品利润小,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规模难以发展壮大”。 白雅芳说,“我们看中长湖申线高等级航道的水运优势,扩大规模,把改建厂房搬移到了航道边上。”
  2009年4月,新建的富钢盛特隆金属制品企业正式投入生产。当时,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国内钢铁企业市场竞争激烈,产能过剩,盈利很低,不少小规模企业难以生存,关停并转。白雅芳说,“我们企业在风暴袭击中不但没倒下,反而取得骄人的战绩,主要得益于产品的转型升级和低廉的水运成本”。
  白雅芳算了一笔经济帐,每年进出的钢坯、钢材、煤炭达160万吨,60%的货物走水路运输。水路与公路相比降低成本70%,一年可节省3000余万元。
  沿着长湖申线浙江段航道边,不仅仅富钢集团借水兴业,还有中国制造500强的金洲集团、为世界八大顶尖汽配轴承企业配套供货的“辛子精工”,以及大型民营企业“永兴特钢”等,一大批高新龙头制造企业依河而建,沿线已聚集形成了南浔的木地板加工、吴兴的金属管道与不锈钢、长兴的新型建材等临港产业集群,成为拉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点评:5年间,湖州累计投入港口建设资金7亿元,新建港口码头泊位70个,关闭小、散、乱码头54座,改建1座。截至目前,湖州港共拥有1000吨级泊位4个、500吨级泊位38个,港口年吞吐能力达1.47亿吨,为“十五”末的1.6倍。2009年湖州港首次跨入全国亿吨大港行列,成为国内沿河首个亿吨大港。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