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业怎样才能翅膀轻快
2010-2-27 20:0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刚刚过去的这个虎年春节,国内民航业人气很旺,从各大机场的如织人流便可见一斑。长假归来,一些坐飞机出行的朋友笑言,如今的机场,真有些人满为患,拥挤程度直比火车站。
面对盈门客流,民航业的一些内部人士却语出谨慎――要知道,巨额亏损的身影并未远去,怎敢好了伤疤忘了疼?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民航运输生产和经济效益就出现了20年来罕见的大幅下滑,国际航线旅客运输、港澳航线客货运输均为负增长,全行业当年亏损高达252亿元。
民航业素有“空中晴雨表”之称,宏观经济形势走势、上下游行业运行态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无不反映到民航业的冷暖之中。行业关联度高、不确定性强、竞争对手多、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等一系列特质,决定了民航业只有统筹好各种诉求方可翅膀轻快。从民航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着眼,确实需要几个充分必要条件:
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处理好行业与宏观经济走势之间关系。
“空中晴雨表”之谓,意思很明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引致的客货流增减,总是对民航业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之一。面对正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世界经济,一些长期研判民航业的专家学者建议,民航业不妨学学“逆周期操作”。照以往经验看,经济形势一好,一些航空公司就竞相引进新机型,大打扩张牌;这些成本尚未消化,宏观经济新一轮衰退周期往往便不期而至,航空公司因此而日子难过。专家们说得好,这种顺周期的外延式发展模式,不科学,也难于持久。
宏观经济总有阴晴,经济周期总有峰谷,顺周期操作,往往损荣与共;逆周期调节,才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也才能做得百年老店。
接下来要琢磨的,就是辨识人流、物流变动的趋势。
说到底,民航业是个服务行业,且兼具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特征。既如此,科学认知人流、物流变动趋势,自然就是民航业一道必修课。
先说人。人的出行,既有不确定性,又有规律可寻。民航业要想进一步赢得发展主动,就须对客流作细分经营管理。比如,对中高端客流,机票价格是很重要,但并非惟一决定因素。让这部分客流多坐飞机,只打价格牌恐难奏效。机场服务是否人本,地空对接是否顺畅,航班时间是否准时,是否提供增值服务,功夫往往在诗外。中高端客流有时的服务诉求很多元,但他们往往又是客流主力,航空公司不把这部分人的消费心理和倾向弄清楚,恐怕不行。
相对而言,低端客流虽不挑剔,但也是构成客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时段。今年春节,就有许多航空公司推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包机。虽然进城务工者扎堆返乡过年颇有几分无奈,但航空公司发挥柔性出行方式特长却值得肯定。与铁路等刚性出行方式相比,民航的最大特点在于灵动和柔性,根据客流变化增减航班,一起一落之间,成百上千人就完成了空间转换。
航空公司要做的,就是增加飞机对低端客流的吸引力,比如低票价。但要往深了说,这部分成本,却不应该只由航空公司一家承担。春运时段,运送农民工往来城乡之间,有一部分公共服务的色彩,说白了,政府应在其中有所作为,通过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手段,对航空公司进行合理补偿。惟此,“农民工包机”才可持续,也才能发挥更多效用。
看待物流变化,也需花些心思。普通大宗商品运输,肯定非民航强项,但差异化竞争决定了,一个“快”字应该会让民航货运舞台充分。
几天前,一家风电设备公司老总向本报记者坦言,他们公司非常重视产品售后服务,即便是深夜接到电话,工作人员也会带上维修设备和部件赶赴机场,联系托运,直奔客户所在地。说者无意,听者却须有心。随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地方对物流的快捷性提出更高要求。航空公司的老总们若是听到上面这番话,不知会作何感想?
其实,产业梯度转移、区域经济合作、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优化……这些看似宏观面的变动,实则会对民航市场主体带来深远影响。
还有,就是要注重燃料价格变动和国际民航发展趋势。
眼下,世界经济回暖,美元有可能重拾升势,对国际原油价格来说,这是阻升信号。但航空公司却也不可因此掉以轻心,首先这里面有个传导效应,而且,具体到航空煤油价格来说,也可能会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不尽一致。一组统计显示,上月我国进口航空煤油税后价格为5740元人民币/吨,比2009年12月份上涨3.4%。
如何消化可能上升的燃油成本,是航空公司的一个长期命题。
更重要的是,国际航空的发展趋势正在变动,“低碳”渐成主流。对于国内民航业而言,不妨科学利用“低碳飞行”的倒逼机制,降燃油,减排放,搞整合,谋长远。
全球经济恢复或将加速到来,空中运输的恢复也将随形而至。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此时,加强管理、调整运力、坚持“瘦身”,都应成为我国民航业须臾不可松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