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交通资讯

北海通道经济集聚提速

2010-2-27 20:1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9年最后两天,北海淫雨霏霏、寒风刺骨。与严寒完全不同,熙熙攘攘的铁山港区十万吨级公共码头正举行开港仪式,锣鼓喧天的中国电子集团北海产业园正举行开园庆典,“银滩1号”项目、北海冠岭项目在鞭炮齐鸣中开工剪彩……喷薄而出的项目建设热潮,如春潮涌动,暖意融融。 
  这只是北海通道经济集聚放量的一个缩影。 
  在近两年中收获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强市”、“中国投资环境40优城市”等诸多金名片的北海,在科学发展观的呼唤中,奋力向前,再次焕发出令人瞩目的勃勃生机: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亿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35.75亿元,增长32.2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增长20.8%;外贸进出口8.02亿美元,增长13.2%;实际利用外资1.31亿美元,增长46.2%。 


  北海市委书记王小东说:“北海发展的良好势头得益于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危机之年把压力变动力,大力优化环境,强力推进项目,着力改善民生,干成了多年想干没干成的事。” 
 “把事干成”:危机之年的华丽转身 
  坐拥北部湾,东邻粤港澳,西倚云贵川,南望东南亚诸国的北海,历来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要冲。上个世纪90年代初,北海万商云集,红火一时,利用外资额曾高居广西三分之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重大项目长期难以突破,致使北海难续当年的辉煌,加上悄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北海进入了一个发展徘徊阶段。 
  如何发挥优势,化危为机,加快发展,是市委、市政府面对最为紧迫的任务。 
  推进项目建设,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上。针对一些大项目落户建设难的问题,北海市加大“临门一脚”的力度。3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京沟通;5月,就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化项目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7月,这个争取了16年的石化项目终于实质性动工,项目投入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10.8亿元。为确保中国电子集团北海产业园如期投产,北海市在完善拆迁补偿、就业安置、社会保障机制的同时,安排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宣讲政策,主动帮助被搬迁户干农活,仅3天时间就与涉及搬迁的80多户农民达成协议,不到10个月就完成厂房竣工11万平方米、开工14万平方米,招商入园企业13家,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招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目标。项目一期投产后,预计年内实现产值100亿元,用工7000余人,产值占广西电子产业半壁江山。 
 “把事干成”的发展思路的实施,促使北海发生嬗变:企求了16载的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化项目实质性动工;广西北部湾银行北海分行成立;北海机场打破开航22年来的纪录、年客运量突破50万人次;被耽搁多年的11条“烂尾路”相继建成,铁山港通往玉林全长175公里的高速公路今年将建成通车,铁山港铁路支线正加快建设。2009年,北海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了在危机之年逆势而起的华丽转身。 
  产业通道: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北海市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为通道经济发展提供引擎。 
  借势发力,北海出口加工区积极抢抓国家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机遇,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和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打造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截至目前,该区已引进项目43个,投资总额超过45亿美元,实现进出口额6亿多美元,就业人数增加到8000多人,综合实力跃居全国59个出口加工区第13位。 
  该市利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研发、生产成本已经相对较高的机遇,出台优惠政策,从财税、审批、开发建设、人才、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园区政策扶持,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吸引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才、项目、资金、技术,壮大优化电子信息产业,积极打造北部湾“硅谷”。 
  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3.62亿美元,同比增长37.12%。同年10月,北海成为商务部、科技部批准的第三批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产业兴,经贸活。园区经济发展带动了电子通信、旅游、水产、食品、运输、仓储、房地产等一大批产业的发展兴起,很多传统产业都买到了出口“船票”,驶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全市产品出口遍及66个国家和地区。 
  绿色通道:“寒冬环境”的“温室气候” 
  该市政府在“寒冬大环境”下营造“温室小气候”,让服务更主动、更全面、更精细,让发展更科学、更和谐、更顺畅。 
  为促进项目落户发展,北海市积极拓宽项目投资绿色通道。 
  完善项目审批通道,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487项减为341项,审批时限缩短30%;建立“跨部门并联审批”、“大项目跟踪服务、协助办理”等全程服务机制,由政府充当企业“公关”,招商人员帮助企业跑订单,政企联手攻克“出口难点”;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降低投资门槛,优化投资环境。 
  完善项目服务通道,建立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度、项目工作统筹协调制度,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完善投融资通道,出台《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服务北海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等措施,加强财政手段与金融手段有效配合,破解企业融资难。去年,全市引进项目125个;签项目合同投资额308.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总额17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4%。 
  为加强对外贸易,北海市构建与东盟国家合作的通道。积极参与创建“中国-东盟自贸区”,与泰国合艾市、菲律宾普林塞萨港市、印尼三宝垄市结为友好城市,定期派出代表团进行互访,增进了解,加强合作,促进经贸往来。如今,东盟国家成为北海市吸引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仅在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北海就签约项目23个,投资总额超过40亿元。2009年北海市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9731.5万美元,增长44.9%。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