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三驾马车”将如何拉动虎年经济?

2010-2-7 0:1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编者按:   国家统计局2月2日公布了2009年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对GDP增长的贡献:其中资本形成对 GDP贡献率最高,达92.3%,拉动GDP增长8%;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为52.5%,拉动GDP增长4.6%;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则为-44.8%,拉动GDP增长-3.9%。那么,在即将到来的虎年中,这“三驾马车”又能否“越跑越欢”呢?
马车一:投资“排头兵”地位难撼动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主要担当起了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使命。从数据看来,资本投资不负众望,对经济贡献达92.3%,创下历史新高。
    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表明,2009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但专家们纷纷指出,虽然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要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调整以投资为主、消费为辅的增长方式,把经济增长主动力切换成消费,但结构调整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投资仍将是新一年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而如何带动民间投资则是投资趋于合理的关键。
    在2008年全面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率先在世界推出总额达4万亿元的一揽子扩大内需计划,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中国新政”,从而也带动了“全球新政”。有了这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2009年的中国经济出现了与往年不一样的情况,投资成为我国GDP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今年经济工作等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4万亿元投资,中央新增投资1.18万亿元,在2009年只完成了一半,大约5900亿元。这5900亿元的大部分都放在了安居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就是路、水、电、气及环境保护和技术改造。还有一部分是安排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像京沪高速铁路,以及重要的高速公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也分析,4万亿元是一个长期规划,余下的投资将在2010年陆续到位,这意味着今年仍将是政府投资唱主角,且这种投资是可持续的、可追加的。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也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仍将占主要地位。
马车二:2010年出口能否重生?
    尽管出口贸易有回暖迹象,但众多官员与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国内出口贸易的前景仍不容乐观。“2010年全国出口条件会有所改善,但是不会出现根本性的改善。”针对出口贸易的发展态势,中国社科院数量所所长汪同三做出如上判断。“外需不足仍是制约外贸增长的主要矛盾。”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也表示,外贸恢复到危机前的增速几无可能,需要两到三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商务部部长助理鲁建华称,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外需大幅反弹尚待时日,发达国家就业形势恶化,全球投资额消费难有明显起色。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危机之下各国侧重考虑国内就业和产业发展等问题,国际合作意愿减弱,国际争端进一步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鲁建华分析指出。
    有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共有19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103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约120亿美元。
    外贸专家透露,贸易救济措施充当竞争工具的动向越来越明显,应对的难度以及调查当局裁决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断加大,2010年出口反补贴调查将继续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热点和重点。
    面对不断升级的国际经贸摩擦,陈德铭表示,今年将积极采取应对战略,统筹运用政治交涉、法律抗辩、WTO争端解决机制等手段,提高贸易摩擦应对能力;继续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同时深化多边和双边经贸合作。据悉,今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正式建成。
马车三:消费市场的“形影相随”
    2009年,当世界各国都在盘算着如何实现经济止跌的时候,中国提出了“拉动内需”的经济增长“保八”目标。外部环境恶化,外贸萎缩,仅靠投资与国内消费能否拉动中国经济的庞大马车?不仅仅外部诧异和质疑,就连国内老百姓本身大多也都抱着“捂紧口袋”的想法观望着。
    然而,在国务院利好政策的重重刺激下,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和能力开始了爆发和释放,这直接促成了2009年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为52.5%,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但仍有专家表示,实现经济全面复苏的道路还很长,前面的路仍然充满挑战,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政策的落实情况仍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
    随着经济发展曲线的强势反弹,中国的消费市场“形影相随”。在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惠民政策下,金融机构成为拉动个人消费的“火车头”,房子、车子等大额消费快速增长,这一轮“政策消费热”可谓波澜壮阔,但经济复苏的路仍然漫长,要让老百姓敢于消费、乐于消费,扩内需的政策还需持续发力,在休闲经济等多个领域释放老百姓的消费潜力。
    经历金融危机,中国经济较快恢复,供求双方都展现出对市场的信心和热情。消费市场转旺,得益于政府、金融机构和消费个体三者的“共振”。国家实施一揽子计划,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成为经济复苏的引擎,奠定了中国经济的新局面。
    消费市场出现复苏,大量消费集中于产品的更新换代,专家分析,这个根源在于市民的购买能力提高,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了,花钱更有底气了。中国工商银行研究人士钟俊敏认为,市民在享受到新产品带来的更高品质的生活以后,消费观念更加开放,消费品更新换代的频率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将继续推出创新的金融服务,引导支持市民对消费进行升级换代。(李薇崔启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