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物流人物

我去海地接英雄回家

2010-2-7 0:5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朱浩 吴维敏
    1月19日下午,几天来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冯梅开始更加紧张起来。门外每次响起的脚步声都会让她心跳加速,偶尔哪里发出一点声响,她会赶紧面朝房门,看看是不是牵挂着的他回来了。墙上的钟“嘀哒嘀哒”地响个不停,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走着,此时的冯梅感觉时间过得如此之慢,真想给自家的钟安个“加速器”。时间越往后走,她显得越着急。远赴海地的丈夫此时正在返家的路上,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他瘦了吗?他黑了吗?他现在到哪了……
    时针不紧不慢地指向了4点钟,突然,房门开了,满脸胡碴、面色憔悴的丈夫刘锦昌一下子出现在她面前,很专心的注视着她,冯梅好像突然从梦中惊醒一样,一把紧紧地抱住了刘锦昌。经历了整整3天3夜的担忧与恐惧,这种煎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从刘锦昌离开自己远赴海地后,冯梅的心就随着他飞向了那个苦难的国度,看着眼前的丈夫,摸一摸他的额头,悬着几天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她紧紧地抱着刘锦昌,泪水止不住地喷涌而出。刘锦昌拍拍她的背,一语未发,他不知道用什么来安慰她。
    今年52岁的刘锦昌,是南航货机经营处经理。作为南航此次赴海地救灾包机惟一的配载专家,也是惟一全程跟随货机参与(南京-北京-安克雷奇-海地-迈阿密-安克雷奇-北京)救灾的人,在74小时的任务执行过程中,他呆在飞机上的时间就长达39个小时。
给任务,就是给荣耀
    1月14日晚上6点,刘锦昌接到命令,要执行运输救援物资到海地的任务。来不及吃饭,他立刻返回办公室排航班,决定用747货机来执行此项任务。当夜,SOC也派人连夜加班,在晚上10点钟测算出飞行的航路。
    当时,救灾任务刻不容缓,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海地情况不明,机场由谁控制,是否有中方人员,有无保障等都是未知……“救灾是国家的任务,交给南航,是我们南航人的荣幸,我们应该义不容辞的支持,给我任务,就是给我荣耀,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刘锦昌说。他曾经参加过印尼海啸、斯里兰卡救援物资运输、汶川抗震救灾物资包机,运送大熊猫等包机任务,经验相对比较丰富。“虽然家里人怕我受不了长途颠簸,但我有信心能完成任务。”刘锦昌说。
    1月15日凌晨4点半,货机在南京连夜装备完毕,于5点半飞往北京。途中,刘锦昌得知了此次海地之行除了运输救灾物资,还要带去10具棺材。当时从国内报道了解到,除了海地灾民,我国还有8名维和警察此时还下落不明。“听到这个消息,当时我心里就有了不祥的预感,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刘锦昌说。公安部门派出的4名防腐专家也迅速加入了他们飞往海地的队伍,此行共11人,难道此行还有更重大的任务?刘锦昌猜想着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
最艰巨的一次任务
    经过近30个小时的飞行后,海地时间1月17日凌晨5点多,飞机终于抵达太子港机场。这时,刘锦昌一直担心的问题来了。
    当时,太子港机场非常拥挤,机坪上停满了各国飞来的救灾专机。但是,机场上并没有波音747飞机配套的卸载工具。后来,经过协调,才好不容易从美军处借来了卸载的工具。此时,驻海地的中国维和警察也纷纷赶来驰援,两名机务人员也不顾长途飞行的疲劳,一起帮助卸货。
    当时的情况,飞机属于不正常卸机。货机上共有24块集装板,每块板有三四吨重。他们的任务是,一个一个地摘掉集装板上的卡扣,再打开主控台,将集装板推向卸载机。这个工作量放在平时,需要2名专业卸载人员与6名搬运工才能完成。
    1个、2个、100个……刘锦昌就这样在集装板与主控台两头跑来跑去,直到最后把救灾物资全部卸载妥当,他的腿已经走不动了。52岁的他还有高血压,由于出门太匆忙,忘了带降压药,只能忍受着阵阵晕眩。可疲劳之余,刘锦昌还专门给前来驰援的维和警察送去一箱可乐。在他心中,维和警察们都是真正的和平卫士,是祖国的骄傲。
    接下来,他的不祥预感成为了现实。原来他们此行返航还有一个重大的任务,一个他最不愿看到的任务。国内媒体广泛报道的我国在海地8名失踪的维和警察的尸体已经找到了,他们此次返航的重大任务就是安全护送这些英雄的遗体回国。面对8位英雄灵柩的装运问题,刘锦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种任务他还从没遇到过,但要坚决完成好,他心里暗想。刘锦昌说,这次任务是他工作生涯中的第一次,也是最难过、最悲伤的一次。
    当天的送别场面,悲伤而感人。我国驻海地官兵打着横幅、流着泪水,护送8位遇难同胞的灵柩上了飞机,有位女兵因伤心过度而当场晕倒。看着这一幕幕,刘锦昌的心像刀割一样的痛。他在心里不停地默念,一定要把8位英雄的灵柩完好无损地护送回家,为8位英烈做最后一点事。
    因为以前从没遇到过此类事情,刘锦昌在脑海里反复考虑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之前,他专门与公安部的防腐专家沟通,让他们在打包时注意确保不损坏原包装。为了防止灵柩因为飞机的颠簸而受到损坏,他使用特殊零件固定,并反复安装,直到不能移动。在飞机上,他时刻注视着温度计,确保货仓温度始终保持在5℃。“为了英雄,再苦再累也要把此次任务完成好。”刘锦昌说。
胜利完成使命
    北京时间1月17日23点,飞机滑过跑道,开启归国的航程。
    途中,因为加油,飞机在迈阿密降落,停靠的地方非常偏僻,离机场中心很远。由于取得联系的不是可以直接提供帮助的人,他们在货机上足足等了9个小时。
    “当时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飞机餐也馊了,其他的食物也吃完了。我们只好吃方便面填肚子。”刘锦昌说,“当时甚至以为会回不来了。”
    但这样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在漫长的等待和煎熬中,他们相互鼓劲。作为飞机上年纪最大的工作人员,刘锦昌说:“自己一定不能慌乱,要做一个镇定的指挥官,让大家坚定信念,一定能够平安回家。”
    靠着这种坚定的信念,他们挺过来了。当飞机在北京机场平安落地时,飞机上响起大家热烈的掌声,许多人都流出了激动的泪水。这时,刘锦昌因为椎盘突出,腰根本就直不起来了,腿也变肿了。不过,落地后他的第一件事是,下意识地跑去看看英烈们的灵柩,在确认完好无损后,他才稍稍安心。
    刘锦昌的妻子冯梅事后告诉记者,家里的所有人,包括刘锦昌83岁的老父亲,这两天都守在电视机前,哪儿也不去,时刻关注着媒体关于海地的报道,大家生怕错过有关的任何一条消息。说到家人的牵挂,纵是铁骨铮铮的刘锦昌,声音也哽咽了。他说,让家人如此担心,他感到很内疚。但是能够参加这次的任务,是他一生的光荣,而他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南航人是经得起考验的!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