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不宜出现“突变”
2010-3-1 22:2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左小蕾
为保证“稳定较快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通胀预期管理表示了必要的关注。实际上,今年面对的通胀形势与去年也是完全不同的,国内外通胀形势的环境和条件都将发生变化。
首先,今年经济增长将延续去年的态势,随着经济增长态势稳定,价格水平会随之上涨。实际上,目前价格水平已经连续4个月环比正增长,去年底或者今年1月同比转负为正是不争的事实。在去年负增长的翘尾影响下,今年价格水平环比增长1%~2%,CPI同比增长就会非常接近被设定的4%的经济可承受的通胀水平。
其次,根据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的判断,到今年年中,经济增长已经是连续5个季度稳定在8%~9%甚至更高的增长水平上。按照国家发改委信息中心的计算,中国经济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在9%~10%之间。经济增长达到均衡水平以后,具备了货币学派关于货币供应增长将直接推高通胀的经典理论的前提,继续去年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可能制造通胀的货币环境。
第三,输入性因素也加大了通胀形势变化的压力。作为国际主要大宗商品的石油价格今年突破100美元的可能性非常大,石油价格上涨会带动生物质能源的主要原材料玉米价格上涨,进而全面推高国际粮食价格,带来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下的通货膨胀,或者说全球“滞胀”。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从成本的角度会对国内通胀产生输入性影响。另外,美元持续贬值,投机性资本持续流入,将通过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的发行,制造国内过剩的流动性。2004~2007年的实践证明,如果资本流入规模过大,可能会抵消国内控制通胀采取的货币政策的作用,恶化通胀形势。因此,为了实现平稳较快的增长,今年有必要进行适当的通胀预期管理。
对于今年的货币政策,“适度”这样的表示是非常正确的。“适度”的意思是根据宏观的稳定、形势的变化来调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会像去年这样宽松,像去年这样宽松是比较危险的。货币政策不会大起大落,而是会“动态微调”,渐进的微调。“动态微调”意味着,货币政策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地适时地进行调整。
作者简介: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1992年8月获得美国伊里诺依大学 ( Univ.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博士学位 ( 国际金融, 经济计量学)。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zuoxiaolei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