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业并购重组的特点分析
2010-3-25 1:3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从势在必行,到掀起并购热潮,我国钢铁业的并购重组在摸索着前行。
钢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不但能扩大规模,还可以增加其在钢市的销售份额,这无疑是钢企实现快速发展的捷径。但钢铁业的并购重组操作起来却不容易。地方政府的保护、钢铁产品结构的调整等,都使得钢铁业的并购重组困难重重。
目前,跨区域的重组项目难度很大,不少地方都倾向于内部重组。这样,使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受到限制。
我国钢铁产品存在着高端产品集中度高却消耗量小、低端产品集中度低却消耗量大的现象,同时,各大企业之间表现出极大的产品趋同性。因此,在产品集中度的提高问题上要“因时、因地制宜”,即高端产品高集中,实现各产品线之间的合理分工,避免重复建设,参与全球竞争;低端产品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位、物流约束,以满足区域市场为主,实现合理集中。
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明显偏低。钢铁产业集中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分割。其实,从国际钢铁业的整合规律来看,都是在企业成长停滞期才得以完成。我国钢铁业的整合难以像其他国家那样,主要原因是其一直处于快速成长期,这期间如果没有大的调整,重组问题始终会步履维艰。其次,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不是靠一个经济调整周期就能完成的。最后,重组应该由市场和企业来完成,不能靠行政命令。
战略型并购考虑较多的是企业各自原有优势的结合与互补,以达到信息、技术、资金、市场与人力资源的共享,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目的。因此,战略型并购更应注重进行优势互补型的“强强联合”。
因此,钢铁企业战略性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具有涉及因素众多、多目标的特征。目标企业的选择涉及企业的区位环境、产品结构、财务、生产、营销、技术、市场等很多因素;目标企业的选择不仅仅要保证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更要获得经营、管理、财务的协同效应。
此外,我国钢铁业的并购重组必须同时解决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的矛盾。欧美国家的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首先面对的是存量资本的重组,兼并收购成为主要手段。日本、韩国则是在增量资源配置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在政府支持下,大企业的快速扩张成为主要手段。 (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