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部委联手管理稀有金属产业链
2010-4-14 7:2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把稀有金属作为战略资源来储备,这是很自然的,很多国家都这么做,中国的方向也是这样。”4月8日,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金属部副主任孙立会表示。据了解,早在2006年,中国就已经开始着手稀有金属的战略规划,“不过后来因为金融危机而打乱了一些节奏。”
如今,金融危机对有色行业的影响已渐渐削弱,稀有金属的战略规划又开始加速启动。工信部原材料司司长陈燕海表示,工信部正在组织有关部门和协会研究提出《稀有金属管理办法》(草案),完善稀有金属管理的长效机制。
据孙立会介绍,此前国内在进行稀有金属管理时只是在出口方面进行管理,寄希望从出口这一末端向上对冶炼、采矿等环节进行控制。“现在则不是这样了,现在是从矿山这一源头就开始介入,从整个产业链进行管理。”而由于整个产业链牵扯的部门很多,因此目前已经由工信部牵头,联合12个部委成立了部级稀有金属协调机制。
此前2月,工信部发布了钼行业准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对该行业企业的矿山生产规模、资源回收利用率等各方面进行了限定。“稀有金属很复杂,所以每个金属品种的标准都得一个个制定。”孙立会如是表示。
而稍早之前,国家针对锡、锑等行业发布准入标准后,这些行业目前已经进入整顿程序。
冷水江号称“世界锑都”,冷水江市经济工作局局长石幸福表示;“国家规定产锑的企业产量至少达到5000吨,根据这个标准,3月我们共对近100家非法冶炼企业进行了关闭。未来我们将把这些企业整合成9家,使之无论在规模还是在环保方面都达到国家要求。”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钨、铟和稀土等稀有金属储量居全球第一,产量占全球的50%以上。钼、锗等稀有金属的储量和产量也居全球前列。但行业竞争却使中国稀有金属资源浪费严重。由于2008年发生了金融危机,包括稀有金属企业在内的有色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此前的整顿节奏在一定程度上被打乱。“当时主要是让企业的生产能够转起来。”
据了解,此前冷水江市的锑产量占全球的60%,但很多都是小企业。“不符合国家要求产量达到5000吨以上的标准。”因此,冷水江市计划将当地的涉锑企业整合成9家企业,并完成扩能提质改造,使其达到年生产能力5000吨、环保达标排放的企业。
“要从100多家整合到9家,难度当然是不小的。我们是计划通过各地乡政府的协调,让各企业自行组合,这个工作计划在4月30日之前完成。”石幸福表示,“整合完毕后,未来的目标肯定是做大做强,这也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而受益于2009年有色金属的回升,目前大量有色企业已摆脱生存困境,稀有金属整顿再次提上前台。陈燕海表示,2010年,工信部将配合有关部门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建立稀有金属储备制度。加强对各地稀有金属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督查,指导各地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省级及以下的稀有金属协调机制。同时,“要推动稀有金属产业整合,形成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