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板子该打谁?

2010-4-20 8:4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研究员 杨延龄
    中钢协与五矿商会两大相关组织聚到青岛,共商解决国内铁矿石乱象办法,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办法没拿多少,又仿佛传出钢厂与贸易商两个体系间的指责,板子是高高举起,落下却不知该打谁?其实,有形的板子是打到了“力拓案”的一干涉案人员屁股上,而无形的板子还应该打到这个利益链条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心头,是良心与道德的拷问,也应是行为方法的反省,揭丑看似“内乱”,实际更多问题的表面化、公开化正是反省的一部分,所谓大乱才能大治也是这个道理。
    反省是痛苦的。反省更需要境界的升华,眼睛只盯着对方,只站在自身与团体立场、角度去反省,是远远不够得,这样的反省所制定的“大治”政策、策略、措施,是难以持久地执行下去,朝令夕改不说,肯定还会孕育着新的乱象出现。试看世上,哪条只考虑寡头或小团伙利益的商业游戏规则能够长命百岁的执行下去?既然是利益链,就需要起码的公平公正,还是那句名言“除非最终消费者付钱,否则供应链里没有一家公司真正赚到钱。”
100万吨扛扛就合理吗?
    入门资格由矿石年进口30万吨数量提升到100万吨进口量,是此次青岛会议达成设槛的共识,可能是对乱象的无奈,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面对这千军万马的个个倒手,层层加价,神仙也理不清的“乱麻”,只好设一个量化标准去“一刀切”,可能会收到一点儿效果。但是否会整体局面得到改观?从更多的质疑声中,我们设想出的答案是肯定的。既然当时认为30万吨是入门槛的合理底线,发展到如今100万吨为门槛的合理底线,也就是说,30万吨门槛没挡住乱象丛生,100万吨就能使乱象戛然而止。如果100万吨门槛不能挡住乱象,是否还会提升到1000万吨门槛?诚然,铁矿石做为大宗原料应该集中到大买卖人家,才具商业分工的合理性,当街头卖冰棍的老太太都知道铁矿石倒手能赚大钱的时候,这种不正常现象已是发展到极致,不整顿显然不行了。整顿靠谁?靠市场力量,靠团体力量,靠政府力量,靠企业自律。
    靠市场力量?从进口铁矿石分出“长协”与“现货”资格之分,习惯与人为分出阶级看,显然不是市场行为,只有消除这些台阶,真正实现供需调节、公平合理价格机制形成、商业游戏规则完善、寻租贿赂机会不断切断的条件下,市场调节作用才有效发挥。
    靠团体力量?当团体意识模糊,只能代表部分利益相关者,而不能代表供应链条全部时,制定的规矩也肯定偏颇,问题也是“按下葫芦漂起瓢”的出现。
    靠政府力量?乱象产生是积累过程,有行政惯性的延续,有市场经济的使然,既然铁矿石进口是商业行为,政府的力量只能在“行规”形成的基础上加以协助,如海关、税务、工商等加以监管监督,强行划线,显然与角色不符。
    靠企业自律?如此大面积乱象出现,说明了单靠企业自律已是不现实,也靠不住。当初,国家有限放开进出口许可时,曾有上年度出口额考核,达不到一定出口额的企业要取消资格。为此,有偿转让出口量使得一批出口额不达标企业抱住资格的“猫腻”就屡见不鲜。
    所以,大乱达到大治,正要靠各方面的“组合拳”,真正从维护市场、净化市场、兼顾买卖双方利益、使供需达到“双赢”角度出发,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游戏规则,并有切实可行的监管条例,促使行业企业共同遵守,明则天下昌,道理虽浅,做起来难。100万吨的门槛,设也好,不设也罢,关键看规矩制定的科学合理,尽可能少的漏洞和入门企业执行的优劣及自身操守的把握。
谁是“倒爷”?
“倒买倒卖”与“投机倒把”这些词儿,看似有些过时,不过如今,在铁矿石进口事件上又频频亮相,指责声不断。殊不知,在商品经济的流通中,这些做法常是促进流通的手段,回避不了,也杜绝不了,但象铁矿石这种手段运用成了贸易常态,大宗商品成了“三倒”、“四倒”后再进入最终消费者手中,投机成份成了贸易主导,肯定是某些环节出了问题,而长期疏于监管纠正所致。譬如,“长协矿”与“现货矿”之间长期利益价差,执有“长协矿”利益者加价转手,钢厂有之,贸易商有之,现在指责哪方都是五十步笑百步,那么制度制定得公平不公平,造成这种乱象,形成巨大寻租漏洞肯定又是根源之一。面对进口铁矿需求增加,钢厂纷纷成立独立注册的进出口公司、资源公司,从业态形式上都是贸易批发类公司,谈判订货则以公司名义,有的享受着“长协矿”的价差,卖货则以各自公司名义。但这种甘蔗两头甜的利益,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就是必须有批量、持续的订货量,当初一些临近沿海及对进口矿依赖程度较高大钢厂有这实力,一些贸易公司或自行谈判或依靠境外公司代理,形成长期有优惠的协议,这是“长协矿”的由来,而当一大批大中小钢厂或因产量扩张自用矿山不足,或因周边矿山枯竭等原因,转向多用进口矿,仅长江以北原靠国产矿支撑66个钢厂或地区开始大量吃进进口矿时,“石头”变得疯狂,曾背着“石头”到处游说中国钢厂和贸易商的国外矿山巨头瞅准时机,大力鲸吞扩张,待价而沽的享受垄断与暴利盛宴,而国内由于进货渠道与市场价差等资源、信息、资本的诸多不对称,形成层层加价转手,乱象丛生。
    然而,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袭来,犹如一场豪雨,如同一面镜子,暂时浇灭这种“疯狂”烈焰,或还原出“疯狂”的本质,世界铁矿石与海运市场哀鸿遍野,无奈或恶意毁约时间频频发生,外贸有之,内贸更甚,一些本意在投机牟利的主儿,轻易撕毁合同,有的宁可损失定金,销声匿迹,甚至出现一船船满载矿石船只,象断了线的风筝漂泊在海上,卸货无门。而这种有悖商业道德,有损中国商人形象的行径,至今没有得到深刻反省与商圈谴责。相反,对于那些坚守诚信,宁失重金,不失名节与内外商共渡难关的企业,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褒奖与政策扶助支持,所以,监管企业行为的细则中还应有诚信与商业道德的考量。
    从眼前的现实看,门槛无论是30万吨还是100万吨,有扛扛总比没扛扛好,有规矩总比没规矩好,有监管总比没监管好,有舆论总比没舆论的好,铁矿石进口要达到稳定有序乃至真正的市场化运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于规矩制定的检验标准,起码做到该打板子时,有打准的地方,稳准狠地击中要害。因为,既然制定和进入游戏规则,就必须做大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